串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衣着。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个母儿:一家门、二生像、三吐谈、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览、八歌唱、九枕席、十伴当。” 元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你课牙比不得 杜善甫 ,串仗却似 郑元和 。” 钱南扬 注:“串仗,指衣着。”亦作“ 串杖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在花柳丛中……要串杖新鲜。”
引证解释
⒈ 指衣着。
引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个母儿:一家门、二生像、三吐谈、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览、八歌唱、九枕席、十伴当。”
元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你课牙比不得杜善甫,串仗却似郑元和。”
钱南扬注:“串仗,指衣着。”
亦作“串杖”。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在花柳丛中……要串杖新鲜。”
串仗的网络释义
串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将物品连贯在一起。亦指连贯而成的物品 。如:串珠子;钱串;串鼓儿(货郎鼓);串月(苏州石湖桥下月影成串的奇观)
(2) 勾结 。如:串诈(合谋诈骗);串哄(结伙儿胡闹;起哄);串拐(拐骗)
(3) 交错连接 。如:电话串线;看书串行;串票(旧时征收钱粮后由官方发给的收据)
(4) 走;到别人家走动 。如:串店(出入旅店);走村串寨;串花家(逛妓院)
(5) 担任戏曲角色 。如:客串;串座(挨着座位卖唱)
量词
(1) 穿在绳上的一组东西,尤指穿满的一串 。如:一串洋葱;一串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5 [客语拼音字汇] con4 [客英字典] chon5 [东莞腔] con5 [海陆丰腔] chon5 [陆丰腔] chon5 [宝安腔] con5 [台湾四县腔] con5
◎ 潮州话:cuang3【潮州】cuêng3 (tshùang 旧时:tshùa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慣 | 古患 | 見 | 刪合 | 去聲 | 諫 | 合口二等 | 刪 | 山 | kruanh/koann | kw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丈 | 直兩 | 澄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ɖʰĭaŋ | driangx/di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