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例

gè lì [ge li]
注音 ㄍㄜˋ ㄌ一ˋ

词语释义

个案的意思,一般是数量很少,与大部分情况不同。

个例造句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知道当人们学开车的时候,他们会犯很多错误。
这个例子的作用跟上例是一样的,只是语法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潘多拉的应用已经将注册用户的人数提高至了八千万,一年前只有四千六百万。
其他维和部队的情况与此半斤八两,或许最常规的维和部队是个例外,但他们的效率还得由当地的好战分子决定。
鼻子上有斑点,或明显不是黑色,但是有一个例外:蓝色的松狮可能拥有蓝或暗蓝灰色的鼻子。
柯林斯再次说,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是“在弱势群体中进行医学研究,这在某钟程度上是应受谴责的。”然而柯林斯赞扬了里维尔比,说她“这里做了一件好事,揭露了一项研究从前不为人知的一些方面。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线性相位滤波器和巴特沃兹滤波器设计然后比较滤波器的幅值响应。
这道题我一直搞不懂,直到他列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我才恍然大悟。
但侯是一个例外。她是今日世界棋坛少数几位精英选手中唯一一名女性,其实力可叫板其他任何一位选手,无论男女。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年收入如何。找你最经常来往的六个朋友,把他们的年收入加起来,除以六,就差不多是你的了。这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一点,物以类聚。
以上的三个例子的共通特点:把精巧,多样的音型和稳定,强大的和声结构有力地结合起来,构成了肖邦风格的基本因素。
举个例子,马可要做一个关于“嗜好”的即席演讲,他将这个主题分成了几部分,注意下面他在大纲中是如何运用有关联副主题模式的。
这是吉布斯相律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等于。
再举个例子,如果遇到陌生人的侮辱和挑衅,比如在公路上遇到无礼的行为或者在网络上被人骂脏话,把它们当做耳边风就是很明智的做法,而恼羞成怒则无济于事。
但举个例子,你可以让这个文本数字化,再说一下,在平版印刷市场里,这个安全措施也存在,但不是数字化的。
在这个例子中,添加了一个抽象的服务器类,客户端包含一个抽象类的引用,具体的服务类实现了抽象服务类。
麦芽糖可由淀粉水解获得,是双糖的一个例子。
除去少数几个例外,最浓重的红色区域都集中在南亚和非洲中部,那里往往冲突不断,民不聊生。
对各类低涡暴雨的个例对比分析发现,三类低涡暴雨有相同的不稳定度和水汽条件,但垂直运动条件则不同,这些为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在这个例子中,放飞者走出了两圈平转但是这个技巧是允许只转一圈的。

汉字详情

gè,gě [ge]
部首: 220
笔画: 3
五笔: WHJ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L
四角: 80200

详细解释

(2) ——用于“自个儿”(zìgěr)

(3) 另见

量词

(1) 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个,枚也。——《集韵》

俎释三个。——《仪礼·士虞礼》

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2) 字亦作“箇”

箇,箇数,又枚也。——《广韵》

(3) 俗又作“個”

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关汉卿《窦娥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5) 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6) 又如:一个(只)耳朵;一个(所)学校

(7) 跟动作有关的用法

(8) “一个”跟少数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如: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个跟头栽下来

(9) 用在动词和约数之间,以使语气轻快、随便。如:哥儿俩才差个两、三岁

(10) 用在动词和宾词之间。常常连用两个,有时还在后面加“的”或“什么的”。整个句子显得轻快、随便。如: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11) 有时表示一次。如:我跟她见了个面

助词

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陆仲良《陈州粜米》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关汉卿《窦娥冤》

代词

(1) 这;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 又如:个般(这样,这般);个样(这般,这样);个侬(这人,那人);个时(这时);个是(这是);个能(这样;如许)

名词

(1) 单个;单独 。如:个人;个体

(2) 身体或物体的大小 。如:矮个子;小个儿

(3) 另见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piece; s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3
◎ 潮州话:gai5 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賀去聲開口一等kah
[l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MN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例,比也。——《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

举此以例其余。——元· 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

(2) 又如: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名词

(1) 类;列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不在此例;例及(连类而及);例侪(按类分列)

(3) 可以作依据的事物;例子

两贤同时,便是未有前例。——《南齐书·陆慧晓传》

(4) 又如:援例行事;例贡(边境官员及土司每年依例献纳的贡物;清代又指例贡生);例授(循例封赠);病例;实例

(5) 规定;规则;条例

故例。——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开例;禁例;老例(旧规矩;旧习惯)

英文翻译

precedent, example; regu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a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 [海陆丰腔] li6 [客英字典]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lĭɛilied/l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