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

sāng lǐ [sang li]
繁体 喪禮
注音 ㄙㄤ ㄌ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丧礼 sānglǐ

(1) 有关丧事的礼仪

obsequies;funeral

词语解释

  1. 有关丧事的礼仪、礼制。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孔颖达 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殯宫,及葬等礼也。”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 嘉王 可即皇帝位於 重华宫 ,躬行丧礼。”

引证解释

⒈ 有关丧事的礼仪、礼制。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孔颖达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殯宫,及葬等礼也。”
宋叶适《蔡知閤墓志铭》:“嘉王可即皇帝位於重华宫,躬行丧礼。”

丧礼的国语词典

有关丧事的礼节。

丧礼的网络释义

丧礼 (对死者的礼仪仪式)

  • 丧礼,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sāng lǐ,指有关丧事的礼仪。语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 丧礼造句

    有些尚未开化的山寨,至今还保留着寝苫枕块的丧礼习俗。
    遗孀马艳和恬妮一早到灵堂打点,丧礼没有宗教仪式,曾志伟则安排僧侣颂经表心意。
    娟妹多位圈中好友如刘美娟夫妇、陈法蓉、黎美娴等均出席了丧礼。
    台刑事当局重申,丧礼人士须遵守“不动员、不串联、不以帮派名义参加”的三不原则,凡有违背者,警方将严正执法。
    大小姐是不是疯了!难道就忘记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了吗?难道天道主丧礼时道主的叮嘱大小姐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吗?
    一撮玫瑰模拟心的丧礼,前事作废当爱已经流逝。
    梅艳芳的丧礼安排由治丧委员会负责,极尽风光豪华。据知,阿梅的丧礼比哥哥张国荣更为华丽,费用高达二百万。
    当陈欧珀现身丧礼,批评马家不尽人情、礼数不够,在那肃穆庄敬的场合,那声音就如同喧哗般刺耳。
    当电视摄影机把她丧礼的情景呈现于世人眼前时,数百万人哀悼着他们心目中的王后。
    李世民说的“所行大疏略”,意思是高祖李渊逝世时,他所行的丧礼过于粗疏简略,未尽到人子之孝,因此深感愧疚和自责,追悔莫及。
    死人和亲人参加自己的丧礼?无稽之谈,而且你的话彻头彻尾的是病句。
    报导称,伊芙朵吉雅的丧礼没有发讣闻,也未请牧师主持,只有少数友人前去祭悼。
    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弗兰西斯·培根。
    关于丧礼安排请告知又及根本不认识他家里人。
    新河镇道德论坛热议婚丧礼俗整治。
    皇上命儿臣面奏,内廷各宫应如何恭行丧礼,请皇太后降懿旨遵办。
    藉着赞美将基督的福音广传,同时诗班也参与教堂内举行的婚礼和丧礼。
    按照丧礼的规定,要到棺柩落葬之后,才可以为他做‘木主‘,也就是通常说的牌位。
    至于扶灵名单,他表示尚未落实,所以不便透露,而丧礼上的哀乐将由伦永亮负责,陪葬品则由刘培基处理。
    据报道,由于竹联帮众及全省各帮派角头悉数到场,警方反倒“乐观其成”,趁机将帮众的影像录起来存盘,使这场丧礼意外成为警方的搜证大会。

    汉字详情

    sāng,sàng [sang]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FUEU
    五行:
    仓颉: GCV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sāng

    名词

    (1) 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动词

    (1) 服丧,持丧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礼记·檀弓上》

    (2) 又如:居丧;国丧;号丧(遭亲丧而哭泣致哀);丧人(居丧的人);丧居(丧家所在);丧食(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丧音(报丧的声音);丧冠(服丧时所戴的一种帽子);丧娶(在服丧期间婚娶);丧期(服丧的期限);丧帻(居丧时戴的头巾);丧幡(丧家挂白条旗)

    (3) 悲悼;伤悼

    狂夫乐之,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

    (4) 另见 sàng;sang

    sàng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喪,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

    英文翻译

    mourning; mourn; fu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song1 song3
    ◎ 潮州话:seng1(sng) sang3(sàng)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