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两个强有力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 楚 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汉书·南粤传》:“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晋书·卢志传》:“ 志 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
引证解释
⒈ 两个强有力者。
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 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汉书·南粤传》:“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
《晋书·卢志传》:“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
⒉ 两者一起强大。
引《史记·孟尝君列传》:“夫秦齐雄雌之国, 秦强则齐弱矣,此势不两雄。”
两雄的网络释义
两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厷( )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2) 同本义
雄,鸟父也。——《说文》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雄父(公鸡)
(4)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
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走亦曰雄。——《周礼·庖人》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剑有雄雌。——晋· 干宝《搜神记》
一雄一雌
(5) 又如:雄鸟;雄蕊;雄花;雄孤;雄猿;雄竹
(6) 指男子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7) 指为首者,居前列者
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公十年》
(8) 杰出的人物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9) 又如:雄长(称雄,称霸);雄豪
(10) 强有力的国家
今数雄已灭。——《资治通鉴》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战国七雄
(12) 比喻高强、胜利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
(13) 姓
形容词
(1) 雄壮;雄伟
雄词惊四座,压倒群英。——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
(2) 又如:雄烈(雄伟的功业);雄尊(雄伟庄严);雄词(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远(宏伟远大);雄盛(雄壮强盛);雄奇(雄伟奇特)
(3) 威武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
(4) 又如:雄悍(勇武强悍);雄毅(勇武刚毅);雄姿;雄雄(形容威势盛大的样子);雄骏(威武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5) 雄健,刚健;豪放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旧唐书·马璘传》
(6) 又如:雄爽(雄健豪爽);雄捷(雄健矫捷);雄艳(雄健美丽);雄古(雄健古朴);雄势(勇猛威风);雄儿(健儿)
(7) 强有力;杰出
少年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国雄于地球。
(8) 又如:雄才(杰出的才能);雄英(出类拔萃);雄宗(杰出的宗匠);雄异(杰出卓异);雄略(非凡的谋略);雄强(强劲有力)
动词
(1) 傲慢地威吓、威胁、恐吓或盛气凌人 。如:拿话雄人
(2) 优胜;称雄
当 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汉书》。 颜师古注:“ 班氏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米元章、 赵子昂、 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 清· 汪中《述学·别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ng2 [台湾四县腔] hiung2 [海陆丰腔] hiung2 [客英字典] hiung2 [宝安腔] hiung2 [陆丰腔] hiung3 [梅县腔] hiak7 hiung2 [东莞腔] h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雄 | 羽弓 | 云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iung/hiung | ĭ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