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

liǎng dū [liang du]
繁体 兩都
注音 ㄌ一ㄤˇ ㄉㄨ

词语释义

两都 liǎngdū

(2) ——《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解释

  1.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周 汉 唐 指 长安 和 洛阳 。 汉 班固 有《两都赋》。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四海帝王家,两都 周 汉 室。” 唐 韩愈 《赠河阳李大夫》诗:“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

  2.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五代 梁 以 开封府 与 河南府 为东、西两都。

  3.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金 代指上京 会宁府 城和中都 大兴府 城。《金史·王竞传》:“ 竞 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两都宫殿牓题皆 竞 所书,士林推为第一云。”

  4.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明 代指 北京 和 南京 。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舍人昔尝官两都,岂有所託於浮屠氏耶?”参见“ 两京 ”。

  5. 指 汉 班固 所作《两都赋》。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中高者,至如 相如 《上林》、 扬雄 《甘泉》、 班固 《两都》、 张衡 《两京》、 马融 《广成》、 王生 《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焕乎有文,蔚尔鳞集,皆近代辞赋之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

  6. 借指 汉 代。

    《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李善 注:“‘十帝’、‘两都’,俱谓 汉 也。” 北齐 邢邵 《冀州刺史封隆之碑》:“公世载儒雅之风,家传鐘鼎之业。出 三代 而克阜,歷两都而转盛。”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斯文当两都, 江夏 世无双。”

引证解释

⒈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周汉唐指长安和洛阳。汉班固有《两都赋》。

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唐韩愈《赠河阳李大夫》诗:“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

⒉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五代梁以开封府与河南府为东、西两都。

⒊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金代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中都大兴府城。

《金史·王竞传》:“竞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两都宫殿牓题皆竞所书,士林推为第一云。”

⒋ 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明代指北京和南京。参见“两京”。

明唐寅《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侯方域《重修白云寺碑记》:“舍人昔尝官两都,岂有所託於浮屠氏耶?”

⒌ 指汉班固所作《两都赋》。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其中高者,至如相如《上林》、 扬雄《甘泉》、 班固《两都》、 张衡《两京》、 马融《广成》、 王生《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焕乎有文,蔚尔鳞集,皆近代辞赋之伟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

⒍ 借指汉代。

《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李善注:“‘十帝’、‘两都’,俱谓汉也。”
北齐邢邵《冀州刺史封隆之碑》:“公世载儒雅之风,家传鐘鼎之业。出三代而克阜,歷两都而转盛。”
宋黄庭坚《送彦孚主簿》诗:“斯文当两都, 江夏世无双。”

两都的国语词典

汉代的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的合称。

两都的网络释义

两都

  • 两都(the Chinese rhymed proce on two the capital)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两都又指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 两都造句

    京洛两都,是惟帝宅,街衢坊市,固须修筑,城内不得穿掘为窑,烧造砖瓦,其有公私修造,不得於街巷穿坑取土。
    主持人:老天爷,怎么你们两都知道啊???
    如果他撞见我和其他男人在一起,他可能会把我两都杀了。
    喝酒像喝汤,工作在工商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八两都不醉,专门管收税不喝只会劝,肯定驻京办王晓方。
    这似乎看起来我们两都满意自己的春节假期。
    书的结尾他们又高兴的再在一起了,但是他两都被洪水淹死了。
    童老爷乐不可支嘲笑了一通,比起三个手指头晃摇喊道“三万两都不够建个桥墩,你三千两就想建两座桥梁,作梦去吧。
    可被上司七扣八扣,每个月能拿到手半两都是谢天谢地了。
    领导是喝出来的:喝酒像喝汤,此人上班在工商;喝酒像喝水,朋友肯定在建委;一口能干二两五,这人一定是国土;喝掉八两都不醉,这人绝对是国税!
    早上奉上一杯茶,喝了一天心情好。晚上精心一顿饭,暖胃暖心消疲劳。男人养家不容易,贤妻关心须知晓。祝天下所有男性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心情两都好。
    晨风仙人看着坐下的花依和天子,长吁短叹的说宗派大赛即将开始了,你们两都要随为师而去。
    别人说偶们绯闻时,偶两都玩捻花微笑。
    他们两都是他的表弟,但是在血缘上不同程度相近。
    黄金白银,每一两都坚强无比,珍珠美玉,每一粒都完美无瑕,钻石流星,每一颗都永恒流传,可是这些都比不过今天你的心,因为寿星老最高贵,生日快乐。
    自今日起,我不要了。爱谁谁。相见两都厌,那就不要见。话不投机半句多,那就不要说。不喜欢,请删掉我的号,勿敲我的门。我原谅我自己。
    我们两都清楚你不会为了这玩意儿而杀我。
    他们两都穿着橡胶靴,身上沾着褐色的泥点,看着像土著居民。
    咱家嘟宝也没让我省心,调皮得很,累得我整天直接倒床就睡着,还不长肉,近这个月一两都没长,愁死我了,哎,说起一萝筐长。
    黄金白银,每一两都坚强无比;珍珠美玉,每一粒都完美无瑕;钻石流星,每一颗都永恒流传;但都比不过今天的你,因为寿星老最高贵,生日快乐。
    老实说,我和肥高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什么新疆切糕,和非典时期的板蓝根我两都是嗤之以鼻。

    汉字详情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dū,dōu [du,do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FTJ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ANL
    四角: 47627

    详细解释

    dōu

    副词

    (1) 全部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词

    (1) 建都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容词

    (1) 美好的样子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词

    (1) 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英文翻译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梅县腔] du1 [台湾四县腔] du1 do1 [宝安腔] du1 [沙头角腔] du1 [客英字典] du1 [海陆丰腔] du1 do1 [梅县腔] du1 [客语拼音字汇] du1 [陆丰腔] du1 [东莞腔] d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孤平聲開口一等tuto/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