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街

liǎng jiē [ liang jie]
繁体 兩街
注音 ㄌ一ㄤˇ ㄐ一ㄝ

词语释义

1.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横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唐孙棨《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宋杨万里《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一轮月,市声人语两街灯。"亦借指权贵士大夫。 2.《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是岁,赐译经院额曰'传法'。令两街选童子五十人,就院习梵学﹑梵字。"(3)借指长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四年》:"夏,四月,己亥朔,敕于两街四寺各置戒坛,度人三七日。上佛太过,怠于政事,尝于咸泰殿筑坛为内寺尼受戒,两街僧尼皆入预。"参阅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唐 代首都 长安 的 横街 和 朱雀大街 的合称。 横街 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 朱雀大街 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 承天门街 (又称“ 天街 ”)。(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 京兆 筑沙堤 、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 唐 李洞 《赠三惠大师》诗:“詔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 唐 孙棨 《〈北里志〉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僕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 宋 杨万里 《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一轮月,市声人语两街灯。”亦借指权贵士大夫。《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是岁,赐译经院额曰‘传法’。令两街选童子五十人,就院习梵学、梵字。”(3)借指 长安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四年》:“夏,四月,己亥朔,敕於两街四寺各置戒坛,度人三七日。上奉佛太过,怠於政事,尝於 咸泰殿 筑坛为内寺尼受戒,两街僧尼皆入预。”参阅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引证解释

⒈ 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 横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 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 (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参阅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

《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 、两街上朝卫兵。”
(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 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詔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
唐孙棨《〈北里志〉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僕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
宋杨万里《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一轮月,市声人语两街灯。”
亦借指权贵士大夫。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是岁,赐译经院额曰‘传法’。令两街选童子五十人,就院习梵学、梵字。”
(3)借指长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四年》:“夏,四月,己亥朔,敕於两街四寺各置戒坛,度人三七日。上奉佛太过,怠於政事,尝於咸泰殿筑坛为内寺尼受戒,两街僧尼皆入预。”

两街的网络释义

两街

  • 两街,读作liǎng jiē,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或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也借指长安。
  • 汉字详情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jiē [jie]
    部首: 617
    笔画: 12
    五笔: TFFH
    五行:
    仓颉: HOGG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2) 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

    街,四通道也。——《说文》

    街,交道也。——《三苍》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街谈巷议。——张衡《西京赋》

    适通渠公之街。——《庄子·徐无鬼》

    六多所以街天地也。——《管子·五行志》。注:“街犹阴阳多也。”

    (3) 又如:大街小巷;街市(街巷;市井);街鼓(街上报更的鼓);街基(街直。台阶);街道厅(清代管理京城道路、沟渠的衙门);街官(街使。负责巡察市街的官员);街卒(古时负责清扫道路的人)

    (4) 市集

    公孙枝徙,自敷于街。——《吕氏春秋·不苟》

    (5) 又如:街店(街市上的店铺);街面上(市面);街景(街市的景象);街肆(街市店铺);街滑子(街溜子。方言。指游荡街衢、不务正业的奸滑之徒);街镇(市镇)

    (6) 径路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灵枢经》

    此肾之街也。——《素问·热穴论》

    英文翻译

    street, road, thoroughf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陆丰腔] gai1 [台湾四县腔] kie1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kiai1 ge1 [梅县腔] ke.1 gai1 gi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ai1 giai1 gie1 gie1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膎佳開平聲開口二等kaikre/k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