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犀

liǎng xī [ liang xi]
繁体 兩犀
注音 ㄌ一ㄤˇ ㄒ一

词语释义

指上下牙齿。

词语解释

  1. 指上下牙齿。

    南朝 梁武帝 《子夜歌》之二:“朝日照綺窗,光风动紈罗,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引证解释

⒈ 指上下牙齿。

南朝梁武帝《子夜歌》之二:“朝日照綺窗,光风动紈罗,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两犀的国语词典

上下两列皓齿。

两犀的网络释义

两犀

  • 两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ǎng xī ,是指上下牙齿。
  • 汉字详情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21
    笔画: 12
    五笔: NI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EHQ
    四角: 77259

    详细解释

    名词

    (1) 犀牛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形容词

    (1) 锋利;坚固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英文翻译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东莞腔] si1 [宝安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shi1 [台湾四县腔] si1 cih1 [梅县腔] si1 [陆丰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chi1 [沙头角腔] si1 c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e/seis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