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轮扯炮

diū lún chě pào [ diu lun che pao]
繁体 丟輪扯砲
注音 ㄉ一ㄡ ㄌㄨㄣˊ ㄔㄜˇ ㄆㄠˋ

词语释义

形容手忙脚乱。

词语解释

  1. 形容手忙脚乱。

    明 无名氏 《洞玄昇仙》第一折:“想我终日这等烧香扫地,擂椒化缘,看门守户,打报烹茶,丢轮扯砲,骗口张舌。”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手忙脚乱。

明无名氏《洞玄昇仙》第一折:“想我终日这等烧香扫地,擂椒化缘,看门守户,打报烹茶,丢轮扯砲,骗口张舌。”

汉字详情

diū [diu]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FCU
仓颉: HGI
四角: 2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失;遗失 。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英文翻译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diu6
◎ 客家话:[陆丰腔] di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iu1 [海陆丰腔] diu1 [东莞腔] diu1 [梅县腔] diu1 [客英字典] diu1
◎ 潮州话:diu1 (tiu)

宋本广韵

lún [lu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OP
四角: 485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仑( lún)声。本义:车轮,轮子)

(2) 同本义

轮,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说文》。按,考工有轮人。

坎为弓轮。——《易·说卦》

輮以为轮。——《荀子·劝学》

金车玉作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轮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一手的几个手指接连动作,犹如车轮的转动);轮轭(车轮和车轭);轮崇(车轮的高度)

(4) 引申为车子

椎轮抵长乐。—— 梁简文帝《长安道》

(5) 又如:轮轩(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轮鞅(车马。比喻访客);轮盖(车盖)

(6) 凡平圆形像车轮似的东西

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7) 又如:叶轮;花轮;月轮;收卷钓丝的转轮

(8) 树的年龄 。如:年轮

(9) 轮船的省称 。如:江轮;轮舟(轮船);轮舶(即轮船)

(10) 指月亮 。如:轮彩(指月亮);轮辉(指月光或日光)

(11) 边缘,外围 。如:轮周(圆周);轮廓(指钱的内外边缘)

(12) 制作车轮的工匠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13) 又如:轮人(制作车轮的工匠);轮舆(轮人和舆人)

(14) 姓

形容词

(1) 高大的样子

宫阙方轮焕。——白居易《和望晓》

(2) 又如:轮囷(高大的样子);轮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轮焕(高大华美)

(3) 众多 。如:轮豳(众多的样子)

动词

(1) 回转;转动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彷徨·祝福》

(2) 又如:轮甲(转动手指);轮藏(能旋转的藏置佛经的书架);轮磨(旋转挥动)

(3) 用力挥动。后作“抡”

轮刀耀日光。——《隋书·五行志》

(4) 又如:轮铡(挥舞铡刀)

(5) 依次更替,轮流

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宋史·职官志》

(6) 又如:轮充(轮流担任工作);轮替(轮流);轮直(轮流值班);轮回;轮对(轮流跟皇帝讨论时政)

量词

(1) 辆

车至20轮,陈于阙前。——《南史》

(2) 次;遍 。如:阿瑜又冲了一轮茶

英文翻译

wheel; revolve, turn; recur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chě [c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HG
五行:
仓颉: QYLM
四角: 51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2) 拉,牵引 。如:扯车(拉车);扯拉(牵扯;牵涉);扯曳(拽拉,揪扯);扯扯拽拽(拉拉扯扯。用手拉扯);扯蓬拉纤(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3) 撕 。如:扯裂(撕碎;拉断);把信扯得粉碎;扯下假面具;扯破(撕破)

(4) 零买 。如:扯二尺布

(5) 拔起 。如:扯毛;扯秧

(6) 谈话,多指漫无边际的谈话 。如:闲扯;扯家常;东拉西扯;扯个没完;扯蛋(胡扯)

英文翻译

rip up, tear down; raise; ha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2
◎ 客家话:[梅县腔] cha1 cha3 [海陆丰腔] cha3 che1 [客英字典] cha3 [宝安腔] ca3 [客语拼音字汇] ca3 [台湾四县腔] ca3 ce1 [东莞腔] ca3
◎ 潮州话:cê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昌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ʰĭachjax/tcaa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