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抛甲

diu kuī pāo jiǎ [ diu kui pao jia]
繁体 丟盔拋甲
注音 ㄉ一ㄡ ㄎㄨㄟ ㄆㄠ ㄐ一ㄚ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丢盔抛甲 diū kuī pāo jiǎ

(1) 形容吃了败仗逃跑时的狼狈样子

flee helter-skelter;fly pell-mell

(2) 亦作“丢盔弃甲”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成语用法

丢盔抛甲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战败。

引证解释

⒈ 见“丢盔卸甲”。

丢盔抛甲的网络释义

丢盔抛甲

  • 丢盔抛甲,读音为diu kuī pāo ji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弃甲”。
  • 汉字详情

    diū [diu]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FCU
    仓颉: HGI
    四角: 2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失;遗失 。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英文翻译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diu6
    ◎ 客家话:[陆丰腔] di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iu1 [海陆丰腔] diu1 [东莞腔] diu1 [梅县腔] diu1 [客英字典] diu1
    ◎ 潮州话:diu1 (tiu)

    宋本广韵

    kuī [kui]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DOLF
    五行:
    仓颉: KFBT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皿,灰声。本义:钵)

    (2) 同本义。盂一类容器

    盔,盔器,盂属也。——《龙龛手鉴》

    (3) 首铠。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也指消防人员或矿工带的金属帽子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三国演义》

    (4) 又如:盔缨(头盔上的丝织饰物)

    英文翻译

    helmet; bowl; basin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1
    ◎ 客家话:[陆丰腔] kui1 [客语拼音字汇] kui1 [台湾四县腔] kui1 [客英字典] kwui1 [海陆丰腔] kui1 [梅县腔] kwi1 [宝安腔] kui1 [东莞腔] f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回平聲合口一等khuai/quoikʰuɒi
    pāo [p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V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KNS
    四角: 54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丢弃)

    (2) 同本义

    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唐· 元稹《琵琶歌》

    纸片抛落。——《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抛漾(抛弃);抛撒(抛弃;脱落;洒落);抛撇(抛开;撇弃);抛官(辞官,弃官);抛除(丢弃,抛掉)

    (4) 抛,掷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唐· 欧阳炯《贺明朝》

    (5) 又如:抛砖引玉;抛丸(杂技之一。两手上下抛接多个弹丸不使落地);抛扔(投掷);抛珠滚玉(比喻流泪);抛声炫俏(故意声张卖弄);抛泊(抛锚停泊)

    (6) 以低价大量卖出 。如:抛出(大量卖出商品、证券、股票等);抛卖(压低价格,大量出售);抛空(卖空);抛盘(预定一虚位价格,约期交货,不随市价涨落)

    量词

    秽物一堆为一抛。也作“泡”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hrow (away)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u1 [客英字典] pau1 [台湾四县腔] p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皃去聲開口二等pʰauphrauh/pheaw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