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手

diū shǒu [ diu shou]
繁体 丟手
注音 ㄉ一ㄡ ㄕㄡˇ

词语释义

丢手 diūshǒu

(1) 放开手;撒手不管

他丢手不管了
wash one's hands of

(2) 交给他人

give up

词语解释

  1. 谓放开不管。

    明 李贽 《答明因》:“天下岂有亲生爷娘认不得,而肯丢手不去认乎?”《醉醒石》第七回:“他也巴不得丢手,且喜书上坌,盘算上清,且自去放债经营去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丢手不管,光皱眉头,这不是党员应该抱的态度。”

  2. 犹言放手,松手。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至今 浙江 人读书,不到六七十岁还不丢手,往往有晚达者。” 赵树理 《三里湾》一:“她的力气大、动作快,搬起桌子来让桌子的腿朝上,搬到了放的地方轻轻一丢手就又跑了。”

引证解释

⒈ 谓放开不管。

明李贽《答明因》:“天下岂有亲生爷娘认不得,而肯丢手不去认乎?”
《醉醒石》第七回:“他也巴不得丢手,且喜书上坌,盘算上清,且自去放债经营去了。”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丢手不管,光皱眉头,这不是党员应该抱的态度。”

⒉ 犹言放手,松手。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至今浙江人读书,不到六七十岁还不丢手,往往有晚达者。”
赵树理《三里湾》一:“她的力气大、动作快,搬起桌子来让桌子的腿朝上,搬到了放的地方轻轻一丢手就又跑了。”

丢手的国语词典

撒手不管。

如:「这事你绝不能丢手不管。」

丢手的网络释义

丢手

  • 丢手,指放开手;撒手不管。语出明 李贽 《答明因》:“天下岂有亲生爷娘认不得,而肯丢手不去认乎?”
  • 丢手造句

    他丢手不管了。
    只见念奴娇从双手中各发出一条鸡蛋粗细的藤蔓缠住金蟾后腿死死不丢手,段晨翻身跃向金蟾头部。
    远看,松树高耸入云,树干挺拔,树枝一直向四周散开,就像一柄柄大伞在空中撑开,三棵松树之间的枝蔓连接着,又好似手拉手的小朋友在玩丢手绢。
    在现场记者看到,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跳房子和丢手绢四种老游戏,因为便于操作最受欢迎。
    他找到了统帅的感觉,意识到自己的能量,当然不会丢手,当然要趁热打铁。
    欢迎参加儿童节一日游活动:听漂亮阿姨讲故事,玩丢手绢的游戏,牵着小朋友的衣服过马路。当然,还有一场重头戏:午夜十二点前尿尿床!祝六一愉快。
    去九莲山听过去的故事,丢手绢。
    徐子轩无语地一丢手,撇下一句道“我被气死了,我先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你就给我好好地呆在房间里吧!”。
    在对社区的采访中,跳皮筋、丢手绢、跳房子,这些几代人玩过来的游戏,现在几乎没几个孩子会玩儿了。
    丢手机构是石油工程中常用的一种井下工具,其结构和特点各不相同。
    欢迎参加儿童节一日游活动:听漂亮阿姨讲故事,玩丢手绢的游戏,牵着小朋友的衣服过马路。当然,还有一场重头戏:午夜十二点前尿尿床!
    当我老的时候,把皮鞋油、染花精、电熨斗什么的,像丢手纸般统统弃掉,踏踏实实地品尝一下没有任何修饰的真实到底是何等滋味。
    手很大,脸不脏,嘴里含着棒棒糖,开裤裆,小童装,幼儿园里是学堂。丢手绢,手拉手,转着圈圈找朋友,六一儿童节到,发信息,祝你永远尿床、开心!
    回到家后,想起“丢手机”女子和“警服男”操着同样的口音,而且在抢包、搜包过程中女子还不停给该“警服男”递眼色。
    它具有液压坐封、双向卡瓦锚定、配套丢手打捞工具打捞等基本特点,是油田卡堵水、分层采油的理想配套工具。
    六月的花儿香,六月的好太阳。开心爽朗的笑声,天真无邪的话语。丢手绢、捉迷藏、跳绳子,儿时的回忆暖心窝。愿大家永葆一颗童心,六一儿童节快乐!
    今日是六一,要带孩子气。玩玩捉迷藏,皱纹不增长;唱唱丢手绢,笑容连成片;踢踢鸡毛毽,身体更康健;丢丢玻璃球,幸福身边留;愿重拾童趣开心如意。
    那些媒体们还抓着蓝翔风不丢手,一直在问依依恨的消息,但是蓝翔风并没有准备多说什么,推脱说要在依依恨的下一本新书推出之际再和媒体见面。
    花儿开,鸟儿叫,新的一天又来到;丢手绢,扔沙包,今年六一又来到;唱儿歌,微微笑,六一祝福早来到;祝愿童心未泯乐逍遥。
    该工艺管柱主要由双缸液压锚定封隔器、双缸液压无锚定封隔器、液压丢手工具、换层开关、扶正器等工具组成。

    汉字详情

    diū [diu]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FCU
    仓颉: HGI
    四角: 2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失;遗失 。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英文翻译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diu6
    ◎ 客家话:[陆丰腔] di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iu1 [海陆丰腔] diu1 [东莞腔] diu1 [梅县腔] diu1 [客英字典] diu1
    ◎ 潮州话:diu1 (tiu)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