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

bù yù [ bu yu]
注音 ㄅㄨˋ ㄩˋ

词语释义

不遇 bùyù

(1) 不得志;不被赏识

怀才不遇
fail to achieve one's success

(2) 没碰到

可又有一说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not meet

词语解释

  1. 不得志;不被赏识。

    《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 鲁侯 ,天也; 臧氏 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者, 燕 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湘中草》:“ 卿谋 诗文虽不如 西堂 所推,而年少负异才,不遇而死。”

  2. 没碰到。

    《后汉书·孔融传》:“ 俭 与 融 兄 褒 有旧,亡抵于 褒 ,不遇。”《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可又有一説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引证解释

⒈ 不得志;不被赏识。

《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蔡泽者, 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湘中草》:“卿谋诗文虽不如西堂所推,而年少负异才,不遇而死。”

⒉ 没碰到。

《后汉书·孔融传》:“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于褒,不遇。”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可又有一説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不遇的国语词典

没遇到。

不遇的网络释义

不遇

  • 不遇是汉语词汇,拼音bù yù,意思是不得志,不被赏识。
  • 不遇的翻译

    德语: unübertroffen (Adj)​

    不遇造句

    今年村里闹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灾。
    去年,我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你的挑衅是如何让本人从众多候选者中怀才不遇。
    在这次的聚会上,可以看到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发洩满腹牢骚。
    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坝却仍然安如泰山。
    在那次百年不遇的洪水中,是解放军从水中救出我们全家,还帮助我们重建家园,他们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而无法发挥。
    他常常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
    明扬侧陋,简能而任,是许多怀才不遇之人期盼的人生际遇。
    从文章里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恃才傲物与怀才不遇的心境。
    赵云这位历史上优秀的将才,百年不遇。
    老秀才一生怀才不遇,忧郁而死。
    我们同来新加坡,寻亲不遇,真是流落异乡的离心离德。
    只有追求自我成就,人生才不会有怀才不遇之嘆!
    百年不遇的洪水将整个小山村全部淹没了。
    许多成功人士,年轻时都曾经有过一段怀才不遇的岁月。
    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他用诗歌来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他怀才不遇,大学毕业两年了都没有找到工作。
    若她一直怀才不遇,那就可悲了。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y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JMH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WLB
    四角: 36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禺(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名词

    (1) 际遇;机会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英文翻译

    meet, come across, encou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东莞腔] ngi5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gn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牛具去聲合口三等ŋĭungyoh/ng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