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努力

bù xiè nǔ lì [bu xie nu li]

词语释义

做事非常努力,不泄气,不放弃。勤勉努力,毫不懈担

不懈努力造句

学习上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成绩。
犬类天生会通过不懈努力去找战场,无论它在那里会遭受怎样的严酷考验。
经过刑警们的不懈努力,这件案子最终真相大白。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个人健康生活所必需的.时间会使你成熟.自信对一个人是重要的,适当的正确的选择是需要的,对过程的承受力是必要的.自我心理调整必须是经常性的,对成功的争取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幸福和快乐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
鼠年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到腊梅的清馨;只有懂得关爱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的人,才深深知道幸福来之不易。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成功。
天资是一个因素,不懈努力、肯下功夫是更重要的,这样才能磨杵成针,成就大的事业。
有一天,我的语文书离奇般地不见了,同学们纷纷帮我寻找,经过不懈努力,我的语文书终于完璧归赵了。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的滚瓜烂熟了。
经过了我的不懈努力和长久思考,我终于读懂了这本书。
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前赴后继,不懈努力。
青春,不是甜言蜜语的爱情神话,不是点石成金的动人传说。真正的青春,是一盏盏彻夜不灭的灯,是一次次挠头的冥思苦想,是面对挫折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青春的大厦需要一砖一瓦来建设,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才是青春本色,才是青年人该有的生活。
他从小就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历经坎坷。他成功了。他也终于一鸣惊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知识在于点滴积累,更在于不懈努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加尽力尽量的学习,更加不懈努力的操练,你所支付的一切将会获得耶和华的还报,耶和华是公平的。
宝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奉行坚持毫不妥协的质量标准和用户永远是正确的指导方针,为实现公司的长远规划而不懈努力!
弘正人愿为全球车用轴承业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泗阳县林业中心左其峰、严相进等科技人员在南林大专家悉心指导下,经过五年的反复实验和不懈努力,终于选育出“不飘絮”的雄性杨树苗。
水彩画家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水彩画”而不懈努力,祝愿罗宗海先生的水彩艺术探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爱情不分贫贱,只要两颗心永远相连。爱情不分高低,只要你们心灵相犀。爱情不分富贵,只要不懈努力什么都可以实现。祝福天下所有尽享”草根爱情“的伴侣们,你们的明天会很美!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xiè [xie]
部首: 339
笔画: 16
五笔: NQEH
五行:
仓颉: PNBQ
四角: 9705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

(2) 同本义

懈,怠也。——《说文》

夙夜匪懈。——《孝经》

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淮南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懈懈(怠惰;懒散);懈厥操觚(怠慢从事);懈忒(懈怠失误);懈沮(懈怠沮丧);懈意(懈怠之心)

(4) 疲困;松散 。如:懈倦(松懈倦怠;松软疲困)

英文翻译

idle, relaxed, remi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haai5 ha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i5 hai3 [海陆丰腔] hai6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宝安腔] hai3 [梅县腔] hai5 hai3 [东莞腔] hai3 [台湾四县腔] hai5 hai3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隘佳開去聲開口二等kreh/kaehkai
[nu]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VCL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EKS
四角: 47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奴声。本义:勉力,出力)

(2) 同本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 又如:努筋拔力(竭尽全力;费了很大的力)

(4) 向外突出

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水浒传》

(5) 又如:努唇胀嘴(撅着嘴,表示不高兴的样子);努咀(撅嘴;以嘴示意);努目(努眼。把眼睛张大,使眼球突出);努嘴胖唇(鼓嘴凸唇。形容不高兴);努臂(努膊。伸臂)

英文翻译

to exert, strive, make an effort; to pout

方言集汇

◎ 粤语:nou5
◎ 客家话:[梅县腔] nu3 [东莞腔] lu3 [客英字典] nu3 [海陆丰腔] nu3 [客语拼音字汇] nu3 [台湾四县腔] nu3 [沙头角腔] lu3 lu2 [宝安腔] lu2 [陆丰腔] nu5
◎ 潮州话:no3 (nòⁿ) [第3义]nao6 (nã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古上聲開口一等nox/nuunu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