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

sān mǎ [ san ma]
繁体 三馬
注音 ㄙㄢ ㄇㄚˇ

词语释义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词语解释

  1. 指 北齐 马子结 三兄弟。

    《北史·儒林传上·马子结》:“ 子结 及兄 子廉 、 子尚 三人,皆涉文学。 阳休之 牧 西兗 , 子廉 、 子尚 、 子结 与诸朝士,各有赠诗。 阳 总为一篇酬答诗云:‘三 马 皆白眉’者也。”

  2. 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3. 复姓。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姓氏》。

引证解释

⒈ 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北史·儒林传上·马子结》:“子结及兄子廉、子尚三人,皆涉文学。 阳休之牧西兗,子廉、子尚、子结与诸朝士,各有赠诗。

阳总为一篇酬答诗云:‘三马皆白眉’者也。”

⒉ 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⒊ 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三马的网络释义

三马 (西北三马)

  • 西北三马,即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甘肃马鸿宾三人。
  • 三马造句

    群蛟争雄,坤表彩霞呈紫;三马竞驰,地心铁骨凝香。
    西蜀豪族极力扼制姜维北伐;江东士人扶植皇权内乱不休;淮南三叛,三马同槽,曹髦奋笔疾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偏是乐毅不带一兵一卒,只轺车上一驭手,轺车后一个同样两鬓如霜的乘马老仆人,一车三马上路了。
    印尼准备整修龙目和乌拉莱两个国际机场,另外建设三马林达、马露姑和巴布亚三个国内机场,这些工程的投资金目前还在计算中。
    角美龙田小学,三个低年段学生,被安排在铁皮屋上课;龙海市程溪镇粗坑小学,两个年段学生在村部上课;平和县安厚镇三马小学,租在民宅里上课。
    后两位想,咱们三马同槽呀,你别单枪匹马呀,看着王木木瞪着自己,心想,王爷你也别走马看花呀。
    兰闻丞相素有‘三马同槽’之梦,或者正可应此星。
    大梁一地,无高山峻岭,地势平坦,多旷野之地,因此格外适合马匹奔驰,三人三马很快就看到了那些小山。
    据法新社报道,警方和目击者称,一架小型教练机今天坠毁在印尼婆罗洲岛三马林达镇的一个垒球场内,机上两人在坠机事故中受伤。
    诸葛亮来得正是时候,我恰需要借此树立威信,培养亲信,好跟司马氏抗衡,大魏江山最好不要落到他们手里,等我腾出手来,一定把三马同槽的威胁解除。
    此时,前面一辆深蓝色农用带篷三马车猛加油门拐向北面的小路。
    印尼国家航空运营中心的官员透露,这架小型的涡轮螺旋式飞机是从印尼婆罗岛州的东加里曼丹省三马林达前往巴厘巴板的途中遇险的。
    汗马功劳之后,三马齐瘖,人困马乏、都泥车瓦马了。
    哈尔坦托从加里曼丹岛的三马林达不远千里赶来这里,只为找寻弟弟贾洛特·比安托罗的下落。
    该局警告,所有轮船进出印尼的勿拉湾、雅加达、默拉克、三马林达和丹戎五个海港,必须加倍警惕。
    深入研究三马坊水温前兆异常特征与活动构造带间的关系,可能是突破该地区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
    经三马博识组织了班会讨论,以文艺委员王艳为这次晚会的主持人,班长博识、生活委员佘燕、体育委员鸿基为助手,分配工作。
    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
    唉!反正王木木这晚,要一日三餐、要三顾茅庐、要举一反三、要一日三覆、要连中三元、要阳关三叠、要三曹对案、要三马同槽。
    当太空旅行者达到三马赫的最高速度时,沙漠龟就很难爬开。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三马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