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

sān sū [ san su]
繁体 三蘇
注音 ㄙㄢ ㄙㄨ

词语释义

文学家苏洵及其子俱以文名,世称三

词语解释

  1. 宋 文学家 苏洵 及其子 轼 、 辙 俱以文名,世称三 苏 。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才识》:“ 嘉祐 初,﹝ 苏洵 ﹞与二子 軾 、 辙 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 苏氏 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 苏 ,盖 洵 为老 苏 , 軾 为大 苏 , 辙 为小 苏 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 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 苏 。”

引证解释

⒈ 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轼、辙俱以文名,世称三苏。

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才识》:“嘉祐初,﹝苏洵﹞与二子軾、辙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軾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三苏的国语词典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

三苏的网络释义

三苏 (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

  •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 三苏造句

    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
    三苏祠是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居。
    因而,潜伏在眉山西南隅的这座三苏祠从不寂寞,这座“文献世家”的故居吸引着人们来此深味苏门之风。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s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L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SC
    四角: 443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lūsū),即“噜苏”( lūsū)

    英文翻译

    revive, resurrect; a species of thyme; transliteration of 'Soviet'

    方言集汇

    ◎ 粤语:sou1

    宋本广韵

    三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