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羽客,仙人。
唐 吕岩 《敲爻歌》:“三清客,驾琼舆,跨凤腾霄入太虚。”
引证解释
⒈ 羽客,仙人。
引唐吕岩《敲爻歌》:“三清客,驾琼舆,跨凤腾霄入太虚。”
三清客的网络释义
三清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三 | 蘇甘 | 心 | 談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sam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名词
(1) 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动词
(1) 清理 。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5) 数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cin1 ciang1 [梅县腔] ciang1 cin1 [宝安腔] cin1 [东莞腔] cin1 [沙头角腔] ci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清 | 七情 | 清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chieng/cie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客 | 苦格 | 溪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khrak/qeak | ɣ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