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

sān jiāng bìng liú [ san jiang bing liu]
注音 ㄙㄢ ㄐ一ㄤ ㄅ一ㄥˋ ㄌ一ㄡˊ

词语释义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江并流的网络释义

三江并流

  •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三江并流的上部在西藏东南部,下部分在云南省。
  • 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建设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 三江并流造句

    三江并流区旅游地质资源种类全,数量丰富,规模大,景观价值高,科学信息丰富。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
    基于三江并流地质奇观、地质遗迹的旅游价值,探讨旅游地质问题,展望旅游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维西僳僳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三江并流地带。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
    小说中永恒和平宁静的香格里拉就是中国云南迪庆中甸县即现在的香格里拉县,是三江并流之地。
    泸水县是“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据挖掘技术的角度研究了三江并流带地区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数据,采用“数据概化”的方法对资源数据集进行“维归约”预处理。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jiāng [ji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
    四角: 31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英文翻译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 客家话:[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雙平聲開口二等kɔŋkrung/keong
    bìng,bīng [bing]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AJ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TT
    四角: 80441

    详细解释

    bīng

    名词

    (1) 古地名。并州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另见 bìng

    bìng

    动词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说文》

    並行。——《仪礼·乡射礼》

    並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並乎尧舜。——《荀子·儒效》

    並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 舜、 桀、 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词

    (1) 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1) 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4) 另见 bīng

    英文翻译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bing3 b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n5 [海陆丰腔] bin5 [客语拼音字汇] bin4 [台湾四县腔] bin5 [东莞腔] bin5 [宝安腔] bin5
    ◎ 潮州话:bê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jeng/piengpĭɛŋ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