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

sān duàn lùn [san duan lun]
注音 ㄙㄢ ㄉㄨㄢˋ ㄌㄨㄣ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如‘凡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也叫三段论法或三段论式。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我们当然有了一个迹象;但即使该命题为真,该论述也是可以驳倒的,因为它并没有形成三段论。
2、推理论证和例证法因而必须处理主要的偶然事件,例证法是对此类事项的归纳推理,推理论证则是对其的三段论。
3、在《分析篇》中对这些进行了更详尽的描述;在该篇中说明了为什么这些推理中一些可进入三段论而另一些却不能。
4、至于通过论据或明显的论据而奏效的说服:正如在辩证法中一方面有归纳推理,另一方面有三段论或明显的三段论一样,在修辞学中也是如此。
5、例证法与推理论证的区别在《论题篇》中进行了明白的阐述。在该篇中,归纳推理和三段论都得到了讨论。
6、推理论证必须由尽可能少得命题组成,比组成正常三段论的命题还要少。
7、很少有能够形成修辞学三段论基础的“必要”类型的事实。
8、好,最后一个,这是三段论。
9、这个是析取三段论,P或者Q,不是P所以。
10、推理论证是一种三段论,正如每一种辩证法都或多或少地在运用三段论。
11、有意思的是我们觉得这样的三段论更容易判断:“没有飞行的物体会是企鹅,所有企鹅都是鸟类,所以有些鸟类不是飞行物。”
12、柏拉图的阶梯模型恰当地描述了三段论所蕴含的逻辑。
13、因此,对于知识是被确证的真实信念的说法,三段论提供了对知识的充分描述。
14、三段论试图为“知识”下一个精确的定义。
15、这个证明往往是隐含在论点中的,像没的声明前提的三段论,需要仔细检查才可以接受的。
16、这些都是学者们的错误:就是以为某个现成死套(例如三段论法)在研究当中能代替判断。
17、第三,结论可信性的主效应在各种“格”、“式”的范畴三段论推理中普遍存在。
18、这些天来,一个人云亦云的思想,可以用逻辑学的三段论,总结如下。
19、小而言之,是三段论逻辑涵摄的小前提,当事人能够平等理性对话的基础。
20、三段论法中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的一项,但不在结论中出现。
21、否定式定罪三段论的问题可以通过定义置换方法或推理变换方法予以解决。
22、当然解释的推理过程为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23、“三段论”式的思维模式和“绝对自由裁量”式的思维模式是法官判案思维的两种极端表现,但是揭示了法官判案思维的基本特性。
24、审判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分别蕴涵着法官对适用法律和案件事实的自由裁量;
25、但是,三段论推理本身的合理价值依然应当予以承认。在法律论证中,形式方法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6、法官适用法律中主要运用演绎推理或三段论推理。
27、法律推理也并非是严格的三段论推理,法律的发现与案件的格式化处理始终是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中发生。
28、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
29、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以三段论推理为法律推理的基本形式。

三段论造句

伴随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必然得到的命题。
近日来出现的一些普遍看法可用三段论的形式总结如下。
他系统总结了三段论法原理,奠定了逻辑思维的基础。
从来没有人宁愿相信常理,或者用三段论严格解释自己的遭遇。因为很美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场证明,证明你曾进这样无遮拦的遇见过美好。
三段论的大前提具有普遍必然性,司法三段论的大前提具有或然性。
小而言之,是三段论逻辑涵摄的小前提,当事人能够平等理性对话的基础。
作者在本文中,对一些适当的问题上,引用了一些法律案例,比如在对直言三段论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上,就援引了一些相关的司法案例,更为有效的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和结论。
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或小前提。
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只具有“真值”一个维度,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则具有“真值”和“价值”两个维度。
分析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传统逻辑三段论的区别及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长期以来,对三段论规则的确立众说不一,对三段论规则的阐释各执其理,给逻辑学教学带来一些困惑。
推理论证和例证法因而必须处理主要的偶然事件,例证法是对此类事项的归纳推理,推理论证则是对其的三段论。
至于通过论据或明显的论据而奏效的说服:正如在辩证法中一方面有归纳推理,另一方面有三段论或明显的三段论一样,在修辞学中也是如此。
本文以三段论方法阐述了合同效力问题在司法实务中的某些问题。
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从事实与规范的角度来检视疑难案件,疑难案件可以分为三类:事实真伪不明型疑难案件、规范不清型疑难案件、三段论不能型疑难案件。
三段论法中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的一项,但不在结论中出现。
法官适用法律中主要运用演绎推理或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中必须从主前题和次前题得出的结论。
整篇文章要内容饱满、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切忌不分段或者是三段论。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duàn [duan]
部首: 433
笔画: 9
五笔: WDMC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HNE
四角: 774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殳( shū),耑( duān)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

(2) 同本义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碫。——《说文》

(3) 又如:段氏(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4) 分段;截断

段,分段也。——《广韵》

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说文》段玉裁注

(5) 古时在石上用棒打干肉(并施加姜、桂皮等) 。如:段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名词

(1) 某些部门的基层机构 。如:工段;机务段,排字工段;公路段,总段

(2)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 。如:他是九段棋手

(3) 部分 。如:地段;阶段

(4) 通“缎” 。如:段子(即“缎子”)

(5) 碫。砺石

美人赠我锦绣段。——张衡《四愁》

我有一匹好素绢,重之不减锦绣段。——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6) 又如:段工(周代冶炼金属的工匠有六,其一为段氏,从事铸造田器钱镈等物)

(7) 身段;体段。指妇女的身段或体态

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8) 姓

量词

布帛或条形物的一截 。如:二尺长的一段布

英文翻译

section, piece, 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 客家话:[宝安腔] ton3 [客英字典] ton5 [陆丰腔] don5 [梅县腔] ton3 [海陆丰腔] ton6 [客语拼音字汇] ton4 [台湾四县腔] ton5 [东莞腔] to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玩去聲合口一等dʰuɑnduanh/duann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