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碑
词语释义
《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清 孙星衍 等《寰宇访碑录·吴》:“纪功碑,篆书, 天璽 元年八月,俗称三段碑。”《江宁县志·金陵金石考》:“ 吴后主 纪功三段石碑,一名《天发神讖碑》,又曰《天璽华覈文皇象书》。非篆非隶,最为奇古。在府学尊经阁下。”亦名“三段石”。 清 叶奕苞 《金石录补续跋·吴天玺元年纪功碑》:“此 吴巖山 纪功德石,在 江寧府 天禧门 外,俗名三段石。”
引证解释
⒈ 《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引清孙星衍等《寰宇访碑录·吴》:“纪功碑,篆书, 天璽元年八月,俗称三段碑。”
《江宁县志·金陵金石考》:“吴后主纪功三段石碑,一名《天发神讖碑》,又曰《天璽华覈文皇象书》。非篆非隶,最为奇古。在府学尊经阁下。”
亦名“三段石”。 清叶奕苞《金石录补续跋·吴天玺元年纪功碑》:“此吴巖山纪功德石,在江寧府天禧门外,俗名三段石。”
三段碑的网络释义
三段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三 | 蘇甘 | 心 | 談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sa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殳(
),耑( )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2) 同本义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碫。——《说文》
(3) 又如:段氏(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4) 分段;截断
段,分段也。——《广韵》
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说文》段玉裁注
(5) 古时在石上用棒打干肉(并施加姜、桂皮等) 。如:段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名词
(1) 某些部门的基层机构 。如:工段;机务段,排字工段;公路段,总段
(2)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 。如:他是九段棋手
(3) 部分 。如:地段;阶段
(4) 通“缎” 。如:段子(即“缎子”)
(5) 碫。砺石
美人赠我锦绣段。——张衡《四愁》
我有一匹好素绢,重之不减锦绣段。——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6) 又如:段工(周代冶炼金属的工匠有六,其一为段氏,从事铸造田器钱镈等物)
(7) 身段;体段。指妇女的身段或体态
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8) 姓
量词
布帛或条形物的一截 。如:二尺长的一段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ton3 [客英字典] ton5 [陆丰腔] don5 [梅县腔] ton3 [海陆丰腔] ton6 [客语拼音字汇] ton4 [台湾四县腔] ton5 [东莞腔] to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段 | 徒玩 | 定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dʰuɑn | duanh/du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