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殇

sān shāng [ san shang]
繁体 三殤
注音 ㄙㄢ ㄕㄤ

词语释义

指长殇﹑中殇﹑下殇。 三个横死者。

词语解释

  1. 指长殇、中殇、下殇。

    《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

  2. 三个横死者。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匿暴三殤。” 李周翰 注:“横死曰殤。 孔子 过 泰山 ,有妇人哭於墓者而哀,使 子贡 问之,曰:‘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孔子 曰:‘小子志之,苛政猛於虎也。’ 秦 之苛法天下怨之,其暴甚於此三殤也。”

引证解释

⒈ 指长殇、中殇、下殇。

《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

⒉ 三个横死者。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匿暴三殤。”
李周翰注:“横死曰殤。 孔子过泰山,有妇人哭於墓者而哀,使子贡问之,曰:‘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孔子曰:‘小子志之,苛政猛於虎也。’ 秦之苛法天下怨之,其暴甚於此三殤也。”

三殇的网络释义

三殇

  • 古代丧礼,十六岁至十九岁死亡为“长殇”,十五至十二死亡为“中殇”,十一至八岁死亡为“下殇”。
  •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shāng [shang]
    部首: 406
    笔画: 9
    五笔: GQTR
    五行:
    仓颉: MNONH
    四角: 18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歺( è),伤省声。“歺”是剔肉剩下的骨头,与“死”有关。本义:未成年而死)

    (2) 同本义。亦称“殇折”、“殇夭”

    殇,不成人也。——《说文》

    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仪礼·丧服传》

    未家短折曰殇。——《周礼·谥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亡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殇折,殇夭(夭折)

    (4) 横死,非正常死亡 。如:殇亡(横死)

    名词

    (1) 未成年而死的人。亦称“殇子”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殇服(古代为殇亡者居丧的服制);殇宫(殇者的灵魂)

    (3) 死在外面的人;战死者

    无主之鬼谓之殇。——《小尔雅》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周礼·媒氏》。注:“谓嫁死人也。今时娶会是也。”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4) 又如:国殇(为国牺牲死于战场的人)

    英文翻译

    die young; national mo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