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肱为良医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san zhe gong wei liang yi]
繁体 三折肱為良醫
注音 ㄙㄢ ㄓㄜˊ ㄍㄨㄥ ㄨㄟˊ ㄌ一ㄤˊ 一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孔丛子·嘉言》:“夫三折肱为良医, 梁丘子 遇虺毒而获疗,诸有与之同疾者,必问所以已之之方焉。” 宋 陈善 《扪蝨新话·文贵精工》:“大抵文以精故工,以工故传远。三折肱始为良医,百步穿杨始名善射,其可传者,皆不苟者也。”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世有好学深思之君子,必不敢易视 太史公 之史以为可学,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知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

引证解释

⒈ 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孔丛子·嘉言》:“夫三折肱为良医, 梁丘子遇虺毒而获疗,诸有与之同疾者,必问所以已之之方焉。”
宋陈善《扪蝨新话·文贵精工》:“大抵文以精故工,以工故传远。三折肱始为良医,百步穿杨始名善射,其可传者,皆不苟者也。”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世有好学深思之君子,必不敢易视太史公之史以为可学,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知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

三折肱为良医的国语词典

多次折断胳膊,体会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成为这一方面的良医。语本《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后比喻对某种事情有丰富的阅历,自然造诣精深。《孔丛子.嘉言第一》:「夫三折肱为良医,梁丘子遇虺毒而获瘳,诸有与之同疾者,必问所以已之之方焉。」也作「三折肱」。

三折肱为良医的网络释义

三折肱为良医

  • “三折肱为良医”是一句古代言语,字面意思是说:多次断臂就成为了(治疗断臂的)良医。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zhē,zhé,shé [zhe,s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HML
    四角: 52021

    详细解释

    shé

    动词

    (1) 断而犹连 。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zhē

    动词

    (1) ∶翻,翻转 。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zhé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名词

    (1) 账册 。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动词

    (1) 折叠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名词

    (1) 折子 。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英文翻译

    break off, snap; b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zed5 [台湾四县腔] zat7 zat8 [客英字典] zhet7 [海陆丰腔] zhat7 zhat8 [梅县腔] zhat7 cak7 [东莞腔] zet7 zap7 [沙头角腔] ziet7 [宝安腔] zet7 [陆丰腔] cak7
    ◎ 潮州话:zih8(chîh) zih4(ch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gōng [gong]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DCY
    五行:
    仓颉: BKI
    四角: 74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厷( gōng)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2) 同本义 后多引伸泛指洛膊

    肘臂节也。——《说文》。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股与胫之节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云:‘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谓厷,下谓臂匑也。”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诗·小雅·元差别》。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论语》

    (3) 比喻帝王的卿佐

    洸洸司徒公,天子股与肱。——唐· 韩愈诗

    股肱之臣

    英文翻译

    fore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en1 [客英字典] kwen1 kwen3 [海陆丰腔] kwen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en3 gu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弘登合平聲合口一等kuəŋkuong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liáng [liang]
    部首: 607
    笔画: 7
    五笔: YVE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AV
    四角: 307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词

    (1) 很,甚,极其,非常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名词

    (1) 首;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动词

    (1) 认为好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英文翻译

    good, virtuous, respec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ĭaŋliang
    [yi]
    部首: 211
    笔画: 7
    五笔: AT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OK
    四角: 717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匚( 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 ),从酉( 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2) 同本义

    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说文》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国语·越语》

    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譬之若良医。——《吕氏春秋·察今》

    驰召医。——《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无医药。——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医国(指良医);医家有割股之心(喻医生有治病救人的虔诚愿望);缺医少药;医家(医生,医学家);医师(官名。为众医之长);医婆(女医师);医人(医生);医工(原为官名,指医官。后泛指一般医生);医流(医生,医家);医算(医生和卜人);医巫(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

    (4) 医术;医学

    原来尊夫人懂得医理,明日就请来看看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 又如:医手(医术高明者);行医;学医;医王(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医部(医学书籍);医理(医学道理或理论);医道(医术)

    (6) 粥加曲蘖酿成的甜酒 。如:凉医(凉甜酒)

    动词

    (1) 治疗,治愈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

    (2) 又如:医药局(集防疫、治疗、司药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医缘(迷信的人认为疾病好坏与医药有命定的关系,称作医缘);医济(医治)

    (3) 救治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语》

    (4) 又如:医国(比喻救治国家)

    英文翻译

    cure, heal; doctor, medic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ʔieiqeh/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