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

sān fēng [ san feng]
注音 ㄙㄢ ㄈㄥ

词语释义

三山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三山峰。指江苏三茅山之大茅﹑中茅﹑小茅三山峰。 华州之代称。

词语解释

  1. 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 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引证解释

⒈ 三山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唐陶翰《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⒉ 三山峰。指江苏三茅山之大茅、中茅、小茅三山峰。

唐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

⒊ 华州之代称。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韦庄《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三峰的网络释义

三峰 (地名及茶业)

  • 三峰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fēng,解释为华山之莲。
  • 三峰造句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在肖公嘴,于一天的忙碌之后,凭栏独处,望凌云山连绵起伏,卧佛沉睡;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远望峨眉三峰,历历在目,这一切仿佛造物主有意为之。
    上海三峰主要客户是日本先锋公司、奥林帕斯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
    呵呵,苦木师弟,看来你在第三峰还是有一定的魅力吗?竟然还有人愿意为你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你知道这一千枚灵石对他意味着什么吗?
    光是西秀岭上,就有三座山峰,分别有着各自的传说西秀岭第三峰上有着‘老君殿’,据传,唐玄宗曾经先后在这里两次见到老君降世。
    无殆站在虚空之中,凝视了会儿奉仙三峰,看了一眼满脸戚色的朱颜,沉声道谢掌门提醒,我知道掌门的难处。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李娟)三峰驼代表着超现实的骆驼,一峰是铁血柔情,一峰储满了苦难,一峰塞进了现实与未来的纠结。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喜欢一个人就要喜欢她的一切,钟三峰即使遭到了谢凝的攻击也甘之如饴,甚至看做了一种对他的奖赏或重视。
    钟山第三峰上,建有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天文台,还保存浑仪、简仪、天球仪和圭表等珍贵文物,均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
    此时的还珠楼主已是白发苍颜的老道,门下收了一十三名得意的关门弟子,分别掌管蜀山一十三峰,白日飞身而去。
    李榕《十三峰书屋书札》卷三也讲了一个亲身见闻的故事。
    刘三峰此时百无聊赖,借着情致仔细的观察了一遍这四个人。
    三峰独立,互成犄角之势,明明是剑锋之形,却是未曾从中感受到丝毫的凌厉铺面,仿佛此三峰,已是融入了这般天地,柔和,静穆。
    三峰山一战你所谓善战的完颜陈和尚已经全军尽墨,这是南宋联蒙攻金之前很久的事情了,你这完全是蒙太奇式的嫁接方式在曲解历史。
    讨论了三峰映射三倍周期分岔的重正化群方程,并求出其普适函数和标度因子的数值解。
    寒野之上,驻足遥望,可以看见雾锁烟迷的皓神山上面,有三座如同擎天巨柱般的乳白色山峰,峰腰处云雾缭绕,尖峰没入云端,那便是人人望而怯步的“皓神三峰”。
    岱祠岑楼,登楼远眺,北望铁镰山峦、南视太华三峰,与永济鹳雀楼隔黄河而并立。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fēng [feng]
    部首: 325
    笔画: 10
    五笔: MT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HEJ
    四角: 277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峯( fēng)声。本义:山顶)

    (2) 同本义

    峯,山耑也。——《说文新附》

    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山峰(山的突出的尖顶);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山峰中部)

    (4) 最高点;顶点 。如:洪峰;眉峰;登峰造极;主峰(山脉的最高峰)

    (5) 拔地而起的高山 。如:峰脚(山麓);峰岚(山中云雾);峰岭(山岭)

    (6) 突起 。如:驼峰;峰牛(封牛)

    英文翻译

    peak, summit; hump of came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梅县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容平聲開口三等phyung/phivngpʰ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