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媒六证

sān méi liù zhèng [ san mei liu zheng]
繁体 三媒六證
注音 ㄙㄢ ㄇㄟˊ ㄌ一ㄡˋ ㄓ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成语用法

三媒六证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示婚约郑重其事。

引证解释

⒈ 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箇夫人。”
《西游记》第十九回:“像你强佔人家女子,又没个三媒六证,又无些茶红酒礼,该问个真犯斩罪哩。”
《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就愿意给,也要三媒六证,大家説明,成个体统才是。”
赵树理《邪不压正》:“媒人原来只是小旦一个人, 刘家因为想合乎三媒六证那句古话,又拚凑了两个人。”

三媒六证的国语词典

旧时婚姻须有媒妁传言。三媒六证极言其郑重。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就愿意给,也要三媒六证,大家说明,成个体统才是。」也作「三媒六聘」。

三媒六证的网络释义

三媒六证

  •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三媒具体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还有就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六证具体来说指: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出自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 三媒六证造句

    这样没有三媒六证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最起码是不符合龙川规矩的。
    这是纳妾,没有太多的礼仪,没有三媒六证,少去了许多环节。
    说起来也巧,我也是刚刚返家,得知家弟说了门亲事,前几日下了聘礼,只待明日请了双方父母、三媒六证、亲戚朋友,开一个大大的筵席,好好痛快一场。
    总之,古人一般不订婚就不结婚,三媒六证吗。
    皇族娶妻可不是儿戏,三媒六证好办,堂堂炎龙帝国的王爷大婚,能沾上这份殊荣的可是莫大的荣耀,大把大把的人排队等着呢。
    呸!你想的倒不错,告诉你,没有三媒六证之前,不可能让你得逞!哼!
    苍宇大陆男女恋爱不像我们古代要三媒六证,只要两厢情愿,家人朋友都会祝福他们的,就因为如此为了爱情而决斗的现象在苍宇大陆上比比皆是。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méi [mei]
    部首: 323
    笔画: 12
    五笔: VAF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TMD
    四角: 444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某声。本义:婚姻介绍人,媒人)

    (2) 同本义

    媒,谋也。谋合二姓。——《说文》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县令遣媒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媒人婆迷了路儿,没的说了(做媒的迷了路,没有说合对象了);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说媒人不怕碰钉子,面皮就像马粪那样,越碰钉子越厚);媒红(酬谢媒人的布帛之类的彩礼);媒钱(酬谢媒人的彩礼);媒伯(婚姻介绍人);媒姥(媒妇,媒妪,媒媪,媒妈妈,媒婆)

    (4) 媒介

    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枚乘《七发》

    (5) 又如:媒子(媒翳、媒头。捕鸟用的鸟媒)

    (6) 酒母 。如:媒孽,媒蝎(酒母)

    动词

    (1) 介绍;招致

    随而媒孽其短。——《汉书·司马迁传》。注:“谓遘合会之。”

    (2) 又如:媒怨(招来忿恨);媒孽(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媒谱(捏造过恶,诬害他人);媒绍(介绍;举荐)

    英文翻译

    go-between, matchmaker; medium

    方言集汇

    ◎ 粤语:mui4
    ◎ 客家话:[梅县腔] moe.2 [陆丰腔] moi3 [客语拼音字汇] moi2 [台湾四县腔] moi2 [客英字典] moi2 [海陆丰腔] moi2 [沙头角腔] moi2 [东莞腔] moi2 [宝安腔] m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杯平聲合口一等muai/muoimuɒi
    liù [liu]
    部首: 225
    笔画: 4
    五笔: UYG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
    四角: 008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英文翻译

    number six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uk7 [宝安腔] luk7 [沙头角腔] luk7 [客语拼音字汇] liug5 lug5 [梅县腔] liuk7 [东莞腔] luk7 [客英字典] liuk7 [台湾四县腔] liuk7 [陆丰腔] l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竹屋三入聲開口三等lĭukliuk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