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

sān gū [ san gu]
注音 ㄙㄢ ㄍㄨ

词语释义

1.传说中的管蚕女神。 2.指尼姑﹑道姑﹑卦姑。详"三姑六婆"。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的管蚕女神。

    元 马臻 《村中书事》诗之一:“村妇相逢还笑问,把蚕今岁是三姑?” 明 高启 《养蚕词》:“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清 翟灝 《通俗编·禽鱼》:“《月令广义》:凡四孟年,大姑把蚕,四仲年,二姑把蚕,四季年,三姑把蚕。”

  2. 指尼姑、道姑、卦姑。详“ 三姑六婆 ”。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管蚕女神。

元马臻《村中书事》诗之一:“村妇相逢还笑问,把蚕今岁是三姑?”
明高启《养蚕词》:“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清翟灝《通俗编·禽鱼》:“《月令广义》:凡四孟年,大姑把蚕,四仲年,二姑把蚕,四季年,三姑把蚕。”

⒉ 指尼姑、道姑、卦姑。详“三姑六婆”。

三姑的网络释义

三姑

  • 三姑,江浙一带地方蚕农所崇拜的行业神祇之一。
  • 三姑造句

    一个人没有父母双亲,三姑六婆什么的,不代表全部人都是六亲无靠。
    这两人列了张采购清单,出过一次不容易,三姑六婆四姨八奶二姐夫的三外甥的十三舅老爷的上司的隔壁邻居的一条狗都让他们带东西。
    在家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大山顶,去眺望我的故乡。清晨,薄雾刚刚漫起的时候,故乡就茏罩在一片云雾当中,似古老又秀气。勤劳的三姑四婆都在这个时候早早起来,在鸡鸭的咕咕声中,开始了忙碌。故乡的人勤。
    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自从那位三姑六婆型的妇人住到村里来,村子就开始不安寧了。
    风三姑娘!既然你如此的不念旧情,你既不仁,那就别怪本侯爷不义!
    三姑出于无奈,内心满怀疼弟之情出手时时谨慎;傻子可就不管那些了,出手就是绝招儿,一把刀舞得团团乱转、虎虎生风。
    我家里的家庭结构是,奶奶、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小姑妈、大舅、二舅等等,总之两边都是大家族,算上我这辈,再加上我的下一辈,额。
    对李妈妈也是,污蔑李妈妈不说,还不让十三姑娘吃奶,老爷您瞧,十三姑娘脸上还有泪痕呢,都是宝笙姐姐弄的。
    石三姑摇着头说,我叫石观音,她就叫石莲花。
    他扑起来,背起三姑就跑,到了院门口,哑巴一脚踹开门,把三姑径直背到炕上。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自从那位三姑六婆型的妇人住方村里来,村子就开始不安宁了。
    雍正三年某月日,九门提督某召我入,面谕曰‘汝知金鱼胡衕有妓三姑娘势力绝大乎?’曰‘知。
    我最怕的是家族里那些三姑六婆信口雌黄,说长道短。
    为人媳妇这种三姑六婆的习性千万要不得,否则家中将鸡犬不宁。
    三姑奶奶还能不懂得见缝插针、把握时机?很快乔氏的脸上就多了几道血痕、头发也散乱了,气得她要喷火,却是半点法子都没有。
    逢年过节三姑六姨二舅妈一旦聚在一起,总有如何整治丈夫收拾婆婆的趣闻逸事传开。
    在呼冤无门,走投无路之际,一天,他忽然看到报纸上一则关于林巧稚参加人大会议的消息,心想三姑或许可以帮他一点忙。
    三姑娘怕我难过,天天挨着我睡在一个床上,说贴心话安慰我。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gu]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D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JR
    四角: 444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副词

    (1) 姑且,暂且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动词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东莞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宝安腔] gu1 [陆丰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uk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