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

sān dié [ san die]

词语释义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词语解释

  1. 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迭。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长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2. 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3. 犹三通,三遍。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4. 犹三折。指 庐山 三迭泉 。

    宋 戴复古 《庐山》诗:“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庐山记》:“四围峦障欲合,泉若琼帘,从空悬布,为三叠而下。”

三叠造句

绍林琴弦速动,急颤,一曲阳关三叠、声震林木的琴音从绍林手中弹出。
三叠泉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
桂东南和桂西南地区中生代三叠纪和白垩纪的火山活动活跃。
燕山期是川西上三叠统源岩生烃高峰期,该期的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意义。
唉!反正王木木这晚,要一日三餐、要三顾茅庐、要举一反三、要一日三覆、要连中三元、要阳关三叠、要三曹对案、要三马同槽。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含油气层系众多,目前探明储量主要分布于奥陶系、泥盆系和三叠系。
研究和讨论贵州贞丰龙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的一系列足迹。
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
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巴塘群上部碎屑岩组上岩性段地层中,严格受地层和岩性控制。
川西前陆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育上三叠统巨厚的煤系烃源岩,以生气为主,并发育多套储盖组合。
“三叠阳关唱不停,催航汽笛一声声。
主要储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三叠系砂岩,区域良好盖层是巨厚的泥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和岩盐。
却说那水石潺湲间,本多碉楼画舫,此刻却是在那三叠三转间有名的恶龙涧,突兀的转出一只翠竹扎成的竹筏来。
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仍为重要成员,六射珊瑚从三叠纪到侏罗纪的变化很小。棘皮动物的海胆自侏罗纪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该区中上三叠统多条剖面进行了详细测制和分层描述。
摇摆石沿裂隙分为三叠,顶部一块岩石摇摇欲坠;它是由褐色集块角砾岩组成,具有流纹构造。
早三叠世印支地块北移,和越北地块会聚。
在川西稻城县与滇东北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带,分布有一套浅成斑岩体,其形成时代为三叠纪。
只有十分之一的生物物种存活下来,而这些生物在随后的时间里成为了生命重生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三叠纪时期。
三叠纪是中生代中最老的一一个纪,然后依次为侏罗纪和白垩纪。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dié [die]
部首: 228
笔画: 13
五笔: CCC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EEM
四角: 7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副词

连续;接连 。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量词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英文翻译

pile; be piled up; fold up

方言集汇

◎ 粤语:dip6
◎ 潮州话:tah8 (thâh)

宋本广韵

三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