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
《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 孔颖达 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 蔡沉 集传。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 汉 之 张良 、 萧何 、 韩信 。《晋书·郑冲传》:“ 泰始 六年,詔曰:‘昔 汉祖 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 汉 之 郦食其 、 田横 、 韩信 。《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 蒯通 一説而丧三儁,其得不亨者,幸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亨 酈食其 ,败 田横 ,骄 韩信 也。”(3)指 晋 之 顾荣 、 陆机 、 陆云 。《晋书·顾荣传》:“ 吴 平,﹝ 顾荣 ﹞与 陆机 兄弟同入 洛 ,时人号为‘三俊’。”(4)指 唐 之 李绅 、 李德裕 、 元稹 。《旧唐书·李绅传》:“岁餘, 穆宗 召为翰林学士,与 李德裕 、 元稹 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5)指 宋 之 陈希亮 、 陈庸 、 陈谕 。《宋史·陈希亮传》:“﹝ 希亮 ﹞业成,乃召兄子 庸 、 諭 使学,遂俱中 天圣 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閭曰:‘三儁’。”(6)指 元 之 曹元用 、 元明善 、 张养浩 。《元史·曹元用传》:“﹝ 元用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 清河 元明善 、 济南 张养浩 ,同时号为‘三俊’。”(7)指 明 之 顾璘 、 陈沂 、 王韦 。《明史·文苑传二·顾璘》:“初, 璘 与同里 陈沂 、 王韦 ,号‘金陵三俊’。”
引证解释
⒈ 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
引《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
孔颖达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
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蔡沉集传。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汉之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六年,詔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2)指汉之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一説而丧三儁,其得不亨者,幸也。”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亨酈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
(3)指晋之顾荣、陆机、陆云。《晋书·顾荣传》:“吴平,﹝顾荣﹞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
(4)指唐之李绅、李德裕、元稹。《旧唐书·李绅传》:“岁餘, 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
(5)指宋之陈希亮、陈庸、陈谕。《宋史·陈希亮传》:“﹝希亮﹞业成,乃召兄子庸、諭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閭曰:‘三儁’。”
(6)指元之曹元用、元明善、张养浩。《元史·曹元用传》:“﹝元用﹞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
(7)指明之顾璘、陈沂、王韦。《明史·文苑传二·顾璘》:“初, 璘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
三俊的网络释义
三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三 | 蘇甘 | 心 | 談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s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雋(
)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2) 同本义
俊,材千人也。——《说文》
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春秋繁露·爵国》
德万人者谓之俊。——《鹖冠子·能天》
俊士。——《礼记·王制》
赞杰俊。——《礼记·月令》
(3) 又如:俊选(俊士和选士);俊良(贤能优良之士);俊物(杰出人物);俊群(才能卓越一类人)
(4) 光彩
那就算你在世街路上留了朋友,俊了师傅了。——《儿女英雄传》
形容词
(1) 通“峻”。大;高尚
俊乂在官。——《书·皋陶谟》
克明俊德。——《书·尧典》
时有俊风。——《大戴礼记·夏小正》
俊鹘抟水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俊伟(伟大;高大);俊德(大德);俊风(大风);俊马(好马,快马)
(3) 杰出;卓越;出众 。如:俊民(优秀的人);俊艾(贤才之士);俊髦(才能出众的人);俊烈(杰出刚正);俊眼(杰出的眼力);俊声(才智出众的名声)
(4) 雄健,英武 。如:俊朗(英俊潇洒);俊敏(英俊聪敏);俊捷(雄健洒脱);俊鹘(矫健之鹘);俊爽(雄健敏捷)
(5) 漂亮,美丽
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俊刮(俊俏;漂亮);俊快(俊美而流畅);俊庞(容貌俊秀、漂亮);俊生(俊俏,俊美)
(7) 味美;可口 。如:俊味(美味)
(8) 精;高明;高雅;美好 。如:俊语(高明的言辞,妙语);俊眼(高明的眼力);俊赏(精于鉴赏;善于玩赏的人;快意、潇洒的游赏);俊骨(高雅的气质)
(9) 美称,尊称 。如:俊兄(对自己哥哥的尊称);俊弟(对弟弟的美称);俊鸟(对鸟的美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un5 [东莞腔] zun5 [客英字典] zun5 [台湾四县腔] zun5 z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4 zun4 [海陆丰腔] zun5 zun3 [宝安腔] zu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儁 | 子峻 | 精 | 諄 | 去聲 | 震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cynh/zvinn | tsĭuĕ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