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形容领悟道理透彻通畅。穴,穿透。
亦作:七穴八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
成语用法
七穿八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七穿八穴的网络释义
七穿八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海陆丰腔] cit7 [宝安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 潮州话:cig4 【揭阳】cêg4 (chhik 旧时:chhi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七 | 親吉 | 清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ʰĭĕt | chit/ci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名词
(1) 孔;洞 。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形容词
(1) 透彻;彻底 。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海陆丰腔] chon1 [客英字典] ch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5 chon1 [梅县腔] ch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穿 | 昌緣 | 昌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tɕʰĭwɛn | chjyen/tcven |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八 | 博拔 | 幫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pæt | pret/pae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2) 同本义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
(3)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4) 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5) 又如:寿穴(生前造的墓穴)
(6) 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7) 又如:穴巢(鸟兽藏身的窝巢);虎穴;蚁穴
(8) 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9) 又如:穴群(谓聚众盘据);穴巢(喻敌人或匪徒盘据、活动的场所)
(10) 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11) 又如:穴土(挖地道);穴师(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
(12) 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13) 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如:穴道;穴位
动词
(1) 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2) 又如:穴居野处(形容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态);穴处(居住山洞);穴保(穴居裸体)
(3) 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4) 又如:穴矛(开凿地道的工具);穴垣(在墙上挖洞);穴胃(穿通胃壁);穴室枢户(穿室破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8 [海陆丰腔] hiet8 [陆丰腔] hiat8 [台湾四县腔] hiet8 [东莞腔] het8 [沙头角腔] het8 [客英字典] hiet8 [宝安腔] het8 [客语拼音字汇] hed6 hia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穴 | 胡決 | 匣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ghuet/huet | ɣiw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