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沟八梁

qī gōu bā liáng [qi gou ba liang]

词语释义

"七沟八梁"出自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七沟八梁造句

曾经的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穷山恶水,人们生活困苦。
“我们这里是七沟八梁一面坡,一次一次的冲积,几十年后可能我们这里也成了那样的河滩地。
大寨从“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高产稳产的“海绵田”,逐渐解决了温饱。
这是贵池区最偏远的地方,境内崇山峻岭,七沟八梁九道弯,条件十分艰苦。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雄鹰;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后,当地人民在陈永贵、郭凤莲等人的带领下,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缘于偏关“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复杂立地条件,大面积栽植干果经济林难度相对较大。
巍峨峻拔的高原,碧波环抱的宝岛,苍苍茫茫的草原,七沟八梁的黄土坡,有万里长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气势磅礴的五岳……都在祖国母亲的首饰盒中。
老百姓说这里是“七沟八梁陡坡坡,红苕洋芋包谷馍,过年才有米粥喝,有女不嫁龙塘坡”。
不仅如此,坪漆村的地形地貌“七沟八梁全是坎”,单靠村民自筹资金,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县大寨大队在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向国家伸手,自力更生,靠着一根扁担一把镢头,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虎头山变成了层层梯田的米粮川。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杏考取大学的消息从春风里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大梁山区七沟八梁,三山五乡,特别是乡政府敲锣打鼓送来贺匾奖金之后,更是烈火烹油,红火异常。
从“七沟八梁一面坡”到“农业学大寨”再到“农村经济学大寨”,大寨传奇演绎了新中国的两次勇敢跨越。

汉字详情

[qi]
部首: 105
笔画: 2
五笔: AG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U
四角: 4071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英文翻译

s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cat1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海陆丰腔] cit7 [宝安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 潮州话:cig4 【揭阳】cêg4 (chhik 旧时:chhi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親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tsʰĭĕtchit/cit
gōu [gou]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QCY
五行:
仓颉: EPI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冓( gōu)声。本义:田间水道)

(2) 同本义

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说文》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考工记·匠人》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沟洫(沟浍。田间水道与沟渠);沟洫(田间水道);沟塍(沟渠和田埂)

(4) 泛指水道

水注谷曰沟。——《尔雅》

血流入沟中。——《汉书·刘尾氂传》

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晁错《言兵事疏》

(5) 又如:一沟死水;阴沟;万丈深沟;沟中瘠(指死于沟壑之人);沟防(沟渠和堤防);沟沿(沟渠的边岸)

(6) 护城河

城郭不辨,沟池不拑。——《荀子·议兵》

楚方域以为城, 江汉以为沟。——《史记·齐太公世家》

(7) 又如:沟郭(城壕。即护城河与城郭);沟门(营门,因旧时军营前有沟);沟池(城壕。即护城河)

(8) 人工挖掘的战壕 。如:沟墉(城壕与城墙);沟垒(战壕与堡垒);沟隍(没有水的城壕);交通沟

动词

(1) 挖沟

钩,沟也,既割去垄上草,又辟其土,以壅苗根,使垄下为沟受水潦也。——《释名》

(2) 又如:沟贯(沟通贯穿谓通晓);沟封(筑沟洫封疆,以划分疆界)

英文翻译

ditch, drain, narrow waterway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ba]
部首: 201
笔画: 2
五笔: W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3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拔鎋開入聲開口二等pætpret/paet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IV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