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七曜
(1) 从前采用的以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命名的一星期的七日: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它们分别对应于现在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词语解释
亦作“ 七耀 ”。亦作“ 七燿 ”。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后汉书·刘陶传》:“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 晋 范宁 《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耀为之盈缩。” 杨士勋 疏:“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七曜。” 宋 张载 《正蒙·参两》:“遇谓在天而运者,唯七曜而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一一》:“历元者,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復合,一元之始也。”
指北斗七星。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述夫帝车南指,遯七曜於中阶。” 清 龚自珍 《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诗:“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七耀”。亦作“七燿”。
⒉ 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引《后汉书·刘陶传》:“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
晋范宁《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耀为之盈缩。”
杨士勋疏:“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七曜。”
宋张载《正蒙·参两》:“遇谓在天而运者,唯七曜而已。”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一一》:“历元者,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復合,一元之始也。”
⒊ 指北斗七星。
引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述夫帝车南指,遯七曜於中阶。”
清龚自珍《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诗:“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七曜的国语词典
中国古称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为「七曜」。
七曜的网络释义
七曜 (术语)
七曜的翻译
七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海陆丰腔] cit7 [宝安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 潮州话:cig4 【揭阳】cêg4 (chhik 旧时:chhi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七 | 親吉 | 清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ʰĭĕt | chit/ci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翟(
)声。本义:日光)(2) 同本义
曜,耀也,光明照耀也。——《释名·释天》
日出有曜。——《诗·桧风·羔裘》
(3) 又如:光曜
(4) 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 。如: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
动词
(1) 照耀
扬晖吐火,曜野蔽泽。——王粲《羽猎赋》
(2) 又如:曜煜(辉耀);曜仪(闪耀;光辉的仪容)
(3) 炫耀;显示
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耀吾军士?——《国语》
(4) 又如:曜甲(炫耀武力);曜名(显耀名声);曜兵(曜武。炫耀武力);曜威(整饬军旅,炫耀武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u5 [台湾四县腔] jeu5 jau5 [客英字典] jau5 [海陆丰腔] r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4 yeu4 [宝安腔] jau3 [陆丰腔] j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燿 | 弋照 | 以 | 宵A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jeuh/jew | jĭɛ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