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
《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泛指多种宝物。
《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指七种特殊的功用。
《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
例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⒉ 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
引《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寒山《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金轮圣神皇帝,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⒊ 泛指多种宝物。
引《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李峤《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
《宋史·舆服志一》:“东都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⒋ 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引《西京杂记》卷二:“武帝为七宝牀。”
《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
《隋唐演义》第八二回:“玄宗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⒌ 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引唐黄滔《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⒍ 指七种特殊的功用。
引《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⒎ 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七宝五味粥”、“七宝羹”。
七宝的国语词典
佛经中指七种珍贵的宝物,说法不一,如般若经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阿弥陀经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赤珠为「七宝」。
七宝的网络释义
七宝 (汉语词汇,佛经词汇)
七宝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海陆丰腔] cit7 [宝安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 潮州话:cig4 【揭阳】cêg4 (chhik 旧时:chhi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七 | 親吉 | 清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ʰĭĕt | chit/ci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如:通宝;元宝
(11) 姓
动词
(1) 珍爱,珍视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如:宝录,宝蓄(珍藏)
形容词
(1) 珍贵的,宝贵的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o3 bau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bo3 [梅县腔] bau3
◎ 潮州话:b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