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而过

yī huàng ér guò [yi huang er guo]

词语释义

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

一晃而过造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五日一晃而过。
一晃而过的是岁月,一闪而过的是青春;一刻不停的是脚步,一如既往的是人生;一见如故的是缘分,一心一意的是真情;一尘不染的是情谊,一成不变的是友情;一心牵挂的是朋友,一触即发的是祝福。一生不变的是爱恋,一世最爱的是在你身边!
莫染尘在街上踯躅了许久,感到索然无味,又忧着店内二人,便想打道回府,忽见前面有个高大人影一晃而过,莫染尘吃了一惊,暗道那人轻功不弱。
时间过得似箭快,一晃而过元旦来,鼎故辞旧喜迎春,二零一三阔步迈,开拓进取干事业,再铸辉煌佳业绩。祝元旦快乐。
每当夜深人静,站在那十几平米的小商品房内,望着灯火通明,来去匆匆的行人,一晃而过的名车,往事纷至沓来。不是不对当初虚度光阴懊悔,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时间一晃而过,在真魔学院外院的斗技场,此时旌旗招展,人声鼎沸。
他还提醒学弟学妹们,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这如青草般蓊蓊郁郁的年华,对有些人而言,是一种享受;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它是一种奋斗。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他又是一个人了,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在半夜醒来时,依旧会有种寂寞的感觉,在心底一晃而过。
时间过得似箭快,一晃而过元旦来,鼎故辞旧喜迎春,二零一五阔步迈,开拓进取干事业,再铸辉煌佳业绩。祝元旦快乐天天,幸福年年。
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时间过得似箭快,一晃而过元旦来,鼎故辞旧喜迎春,二零一二阔步迈,开拓进取干事业,再铸辉煌佳业绩。祝元旦快乐天天,幸福年年。
最虐的不是咫尺天涯,而是小说中写了“三年一晃而过”,而你在这本小说里。颓。
空花敛了面上的笑,冷冷回身,指上一弹,飘至指边的雪花即刻似利刃般急袭而出,擦破廊柱,一滴鲜血坠地,雪色身影一晃而过。
去往普希金诺的指示牌一晃而过。
一晃而过的是岁月,一闪而过的是青春;一刻不停的是脚步,一如既往的是人生;一见如故的是缘分,一心一意的是真情;一尘不染的是情谊,一成不变的是友情;一心牵挂的是朋友,一触即发的是祝福:朋友早上好,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huǎng,huàng [huang]
部首: 429
笔画: 10
五笔: JI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FMU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huǎng

形容词

(1) (会意。从日,光亦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晃,明也。——《说文》

晃,暉也。——《广雅·释言》

天晃朗以弥高兮。——潘岳《秋兴赋》

或晃朗而拓落。——左思《魏都赋》

(3) 又如:晃烂(明亮有光彩);晃然(明亮的样子);晃朗(晃晃,明亮的样子);晃昱(明亮;辉煌)

(4) 引申为美俊

却怎睃趁着你头上放毫光,打扮的特来晃。——元· 王实甫《西厢记》

动词

(1) 照耀 。如:晃射(犹照射)

(2) 一闪而过。闪电般地出现或来回经过 。如:一晃三载;虚晃一枪;有个人影一晃

(3) 闪耀,使失去清晰视觉,使人目眩 。如:晃眼睛;晃耀

晃曜(闪耀;辉映);晃荡(闪烁不定貌);晃子(幌子。表明所卖东西的标志)

副词

(1) 令人眼花缭乱地 。如:亮晃晃;明晃晃

(2) 另见 huàng

huàng

动词

(1) 摇动;摆动 。如:晃瓤(摇动得混浊了);晃漾(闪烁,闪动);摇头晃脑;晃曳(摇晃);晃晃(晃动,晃摇。摇动)

(2) 游逛;闲逛 。如:晃来晃去;晃搭(游荡)

(3) 特指向…点 或摇动 (如表示同意或温和的指责) 。如:不要向我晃指头;他的手在我的眼前晃了一下

(4) 另见 huǎng

英文翻译

bright, dazzling; to sway, shak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3 [梅县腔] fong3 [宝安腔] fong3 [客英字典] fong3 [海陆丰腔] fong3 [东莞腔]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梅县腔] f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七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廣唐合上聲合口一等ɣuɑŋghuangx/huank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guò,guo,guō [guo]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FP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I
四角: 34300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gwo3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