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shǒu dùn jiǎo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sǐ rì shēng nián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缩语。指感人的恩德
táo huā tán shuǐ
比喻友情深厚。
yòng guǎn kuī tiān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bù kě zhuō mō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yī xīn wéi gōng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chūn shé qiū yǐn
见“春蚓秋蛇”。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
饵:引鱼上钩的食物。指鱼必为贪食而上钩
sù liú qiú yuán
同“溯流穷源”。
diān dǎo qián kūn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hán gòu nà wū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yīn rén ér shī
指按照各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区别对待。
bù jué rú xiàn
亦作“不绝如缕”。 1.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缝帛缕,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 齐桓公 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餘年,国统不絶如綫。”
2. 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絶如缕。”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后,学者不絶如綫,迨 宋 兴而诸儒继起,不可谓盛者歟!”
3. 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
suí xíng zhú duì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cuò zōng biàn huà
错综:交错综合。形容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miè mén zhī huò
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shùn fēng rén qíng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cǎi chuán bù zhuó
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zhuāng qiè zuò yǒng
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