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 yá liě zuǐ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yī kuān dài sōng
形容人消瘦。
pí fú hàn dà mù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tú shēn wàng guó
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shé bì sān gōng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gài shì wú shuāng
盖:压倒。世上再没有第二个。
dōng jiàn nán jīn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kōng gǔ bái jū
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qū gāo jiù xià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huǒ guāng zhú tiān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bá qián jié hòu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jiāo lóng yù xiá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
bù jué rú xiàn
亦作“不绝如缕”。 1.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缝帛缕,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 齐桓公 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餘年,国统不絶如綫。”
2. 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絶如缕。”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后,学者不絶如綫,迨 宋 兴而诸儒继起,不可谓盛者歟!”
3. 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
yōu shèng wēi míng
犹言居安思危。
yì lùn fēng qǐ
蜂起:指很多人或事物如群蜂飞舞。种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
pū shā cǐ liáo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tāo tiān zhī zuì
形容罪恶极大。
tuī wáng gù cún
推倒乱亡之国,巩固已存之邦。
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
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