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

fù yú wán kàng [fu yu wan kang]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ㄈㄨˋ ㄩˊ ㄨㄢˊ ㄎㄤˋ
读音: 隅;不能读作“ǒu”。
繁体 負隅頑抗
简拼 FYWK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负隅顽抗释义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负隅顽抗典故

出处《孟子 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即隅),莫之敢撄。释义“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故事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他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迫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介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博,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负隅顽抗用法说明

负隅顽抗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负隅顽抗例句

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徐海东《奠基礼》)
歹徒的负隅顽抗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尽管敌人负隅顽抗,还是被我们彻底打败了。
地球联盟的剩余力量大多在开罗的一处堡垒内负隅顽抗,非常危险。
敌人负隅顽抗的可能性是不可不加考虑的。
匪徒负隅顽抗,结果被一一击毙。
敌人已经山穷水尽了,但还在负隅顽抗。
这个星期的大多数时间里,麦凯恩继续负隅顽抗。
犯罪分子在法律面前要老实交代,不要负隅顽抗,才能得到宽大处理。
在八路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负隅顽抗的敌人最终还是缴械投降了。
姜子牙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朝歌,纣王再怎么负隅顽抗也是没有用的了。
匪徒们逃到石头寨,企图负隅顽抗。
负隅顽抗的敌人终于投降,战士们载歌载舞的欢庆胜利。
由于朝鲜媒体的洗脑,朝鲜将会负隅顽抗,决一死战并造成绝大多数平民死亡。
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里我们再负隅顽抗也没用了。
根据美国官员的描述,本.拉登负隅顽抗,在交火中被击毙。
走私犯负隅顽抗,但最后被抓获,送进监狱。
他们肯定会负隅顽抗,但是现在是1944年,与纳粹41年连连取胜时大不相同。
而其原定的打击目标德国则已经投降,但是日本仍然在负隅顽抗。
战争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我军在黎明时分终于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匪徒负隅顽抗了一个小时,最终还是被人民警察捉住了。
四年来,南方各州负隅顽抗,苦苦挣扎,以维护李所代表的理想。
一群斯奇姆兽负隅顽抗,集中了火力。

负隅顽抗变体形式

见“垂死挣扎”(179页)。

负隅顽抗变体形式

“隅”,不能写作“偶”。

负隅顽抗的成语谜语

角斗

负隅顽抗翻译

日语: 険要をたよりとしてかたくなに抵抗する
俄语: сопротивляться до концá
其他: <法>acculé à une colline <résister avec acharnement dans une situation critique>

负隅顽抗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