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bu qu bu nao]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ㄅㄨˋ ㄑㄨ ㄅㄨˋ ㄋㄠˊ
读音: 挠;不能读作“ráo”。
繁体 不屈不撓
简拼 BQBN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不屈不挠释义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不屈不挠典故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屈不挠用法说明

不屈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不屈不挠例句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赴后继的勇气。
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屈不挠。
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成功的法宝。
成功也很简单,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以底。
他的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救灾中显示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变体形式

见“百折不挠”(35页)。

不屈不挠变体形式

屈,不能写作“曲”。

不屈不挠的成语谜语

弯腰抓痒

不屈不挠翻译

日语: 不撓不屈(ふとうふくつ)
俄语: непоколебимый
其他: <法>inflexible <indomptable>

不屈不挠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