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yī jù [ yi ju]
繁体 依據
注音 一 ㄐㄨˋ
词性 介词

词语释义

依据 yījù

(1) 按照

依据上述意见
listen to;comply with

词语解释

  1. 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

    《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 攸之 起事, 羣 从下 郢 ,於路先叛,结柴於 三溪 ,依据深险。” 宋 司马光 《袝庙议》:“事不经见,难可依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依据这个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 宋太祖 在九六二年分派众将驻守北边和西北各州。”

  2. 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

    《礼记·曲礼上》:“必则古昔称先王” 汉 郑玄 注:“言必有依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簫管中郎,衣冠优孟,本无依据,何惮更张?” 陈毅 《渡黄河作歌》:“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羣失依据。”

引证解释

⒈ 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

《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攸之起事, 羣从下郢,於路先叛,结柴於三溪,依据深险。”
宋司马光《袝庙议》:“事不经见,难可依据。”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依据这个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 宋太祖在九六二年分派众将驻守北边和西北各州。”

⒉ 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

《礼记·曲礼上》:“必则古昔称先王”
汉郑玄注:“言必有依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河》:“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
清俞樾《<七侠五义>序》:“簫管中郎,衣冠优孟,本无依据,何惮更张?”
陈毅《渡黄河作歌》:“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羣失依据。”

依据的国语词典

根据。

依据的网络释义

依据

  • 依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ī jù,意思是基础,按照、根据;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也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出自《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
  • 依据造句

    法官断案,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要证明这一点,口说不足为凭,还应有事实依据。
    要建立各种条令法规,使一切活动都有个规矩准绳作为依据。
    我觉得你说的这些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没有一点依据。
    我依据老师的解说,触类旁通,解决了许多问题。
    老师依据班委反映的情况,又亲自做了实际调查,才着手处理问题。
    依据给出的文字,在横线上各仿写一句话,句式要相同,语意要切合语境。
    她的看法既有分析,又有依据。
    不以事实为依据的推测往往是荒谬的。
    应该依据他本人的特长和工作需要,妥善安排,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一技之长。
    用人要以人品、能力为取舍依据,不应以貌取人。
    至少依据这个指标观察,股票不再被明目张胆地高估了。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以实现目标为依据。
    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外表来决断事理。
    自信出自于有依据自负出自于没有依据。
    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卖股卖眼前,只看股形,不做推测,不能依据市盈率高低来决定是否卖出,该卖就卖。
    书本应该依据科学,而不是让科学去依据书本。
    人按素质分贵贱,薪以业绩为依据。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Y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YHV
    四角: 20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4)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5)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仗恃);依负(倚恃;依附);依乘(凭借);依毗(倚仗)

    (6) 依靠;托身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孙子·行军》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梅尧臣《汝ń贫女诗》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红楼梦》

    (7) 又如:生死相依;无依无靠;唇齿相依;依傍门墙(依靠师父);依仰(依靠;依赖);依贴(依恋体贴);依栖(依靠他人并寄居);依怙(依靠;依赖);依重(依靠;倚重);依荷(依靠);依接(依靠连接);依诉(依靠诉说);依缘(依靠,凭借)

    (8) 同意;允许

    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剧三》

    (9) 又如:依心像意(称心如意);依得(依允,依从);依心(称心);依信(信从;依赖);依许(准许)

    (10) 服从;听从 。如:依头顺脑(完全顺从;俯首贴耳);依遵(服从);依随(依顺;听从);依阿(曲从附顺);依阿取容(依附随以取悦于人);依头顺尾(对上下各方都听从)

    (11) 原谅,宽恕 。如:你要是把这些资料弄丢了,我可不依你

    (12) 遵照,根据

    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后汉书·窦融传》

    (13) 又如:依科设仪(按照规定的格式举行仪式)

    (14) 爱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诗·周颂》

    (15) 又如:依人(与人亲近而不离群);依迟(依依不舍的样子)

    (16) 依照,按照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钦依都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7) 通“隐”( yǐn)。藏匿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书·无逸》。王引之云:“依,隐也,古音微与殷通,故依、隐同声。”

    知小人之依。

    形容词

    (1) 茂盛的样子

    依彼平林,有集维嫶。——《诗·小雅》。传:“茂木貌。”

    英文翻译

    rely on, be set in; consent, obey a wish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 客家话:[梅县腔] j3 j1 [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1 [宝安腔] ji3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东莞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3 ri1 [台湾四县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jù,jū [j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DG
    仓颉: QSJR
    四角: 57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