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笑脸

péi xiào liǎn [ pei xiao lian]
繁体 陪笑臉
注音 ㄆㄟˊ ㄒ一ㄠˋ ㄌ一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陪笑脸 péi xiàoliǎn

(1) 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使人高兴

他在和旁人接触时,已经不自觉地习惯于一种陪笑脸的谦卑表情
put up a smiling face in order to please another

词语解释

  1. 犹陪笑。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罗帕上泪痕千万点,恐梅香冷句儿劖,怕妳娘閒话儿签,我则索强支吾陪笑脸。”《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公主还陪笑脸迎道:‘郎君有何事这等烦恼?’”《小说选刊》1981年第4期:“在公社里整整一天的‘外交活动’,累得他浑身筋骨酸痛,脸部肌肉也紧张到了极点--那是陪笑脸的结果。”

引证解释

⒈ 犹陪笑。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罗帕上泪痕千万点,恐梅香冷句儿劖,怕妳娘閒话儿签,我则索强支吾陪笑脸。”
《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公主还陪笑脸迎道:‘郎君有何事这等烦恼?’”
《小说选刊》1981年第4期:“在公社里整整一天的‘外交活动’,累得他浑身筋骨酸痛,脸部肌肉也紧张到了极点--那是陪笑脸的结果。”

陪笑脸的国语词典

对人装出笑脸。《西游记.第三○回》:「只见那怪怒目攒眉,咬牙切齿。那公主还陪笑脸迎道:『郎君有何事这等烦恼?』」也作「赔笑脸」。

陪笑脸的网络释义

陪笑脸

  •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应作“赔笑脸”。"陪“有伴随、陪同”的意思。赔笑指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愉快,是一种单向的行为,用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补偿、道歉等。因此《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一般都写成“赔笑脸”而不写成“陪笑脸”。
  • 陪笑脸造句

    一旦给警察逮个正着,没有什么人向警察求情或是陪笑脸的,因为这都白搭。
    她走南闯北,卖煤炭,办水泥厂,请专家,学着经营,学着商业谈判,甚至学着陪笑脸求人,学着喝酒。
    卖红薯的姑娘想在学堂门前摆摊,那不可以没钱,也不可以不陪笑脸。
    她向他陪笑脸道我们只是开玩笑的。
    布沙尔并不摆明星架子,热情地对球迷们“陪笑脸”、摆。
    驻场推销员每天不仅要卖酒、看酒,还要陪笑脸,陪小心,防被骚扰。
    然而现实却是,店铺敞门相迎还要陪笑脸。
    在国外,中国人开车违反了交通法则会狡辩,从车里走出来,递烟陪笑脸说情,我们却是乖乖地坐在车里等待受罚。
    张兰赴台言论不当引争议大妈陪笑脸替亲家求情。
    可想上个好学校,不光要托人找门路,还要交钱,还要给老师陪小心、陪笑脸,生怕惹了老师累及孩子。
    经常给客户陪笑脸陪客户吃饭喝酒就怕对方一不高兴不跟我们合作。
    老板汪先生也在店里,赶紧过来陪笑脸,一个劲儿赔礼道歉,可“黑衣男”却充耳不闻,作势又要砍。
    ,在团里做得最多就是“陪笑脸”,一边哄着闹情绪的游客,一边陪着笑脸给当地地接导游。
    除了区里的分管领导,他不需要向任何人陪笑脸,也不需要亲自教底下的一线工作人员做事。
    倒是那些人可以耀武扬威地骂他“亲中”,他很多时候需要陪笑脸。
    这差不多等于要让黄山天天陪笑脸,黄山却哪来这等好脾气?我有三上黄山的经历,只有一次,算是看到了云海。

    汉字详情

    péi [pei]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U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LYTR
    四角: 70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咅( pǒu)声。左耳旁为“阜”的变形。阜,土山。本义:重叠的土堆)

    (2) 同本义

    陪,重土也。——《说文》。朱骏声通训:“按,重阜也,所谓再成邱也。”

    分之土田陪敦,陪犹山也。——《左传·定公四年》。注:“增也。”

    (3) 辅佐之臣,公卿之臣

    陪臣也。——《广雅》

    (4) 又如:陪贰(副手,助手);陪推(以推官出任主考官的副官)

    动词

    (1) 伴随,陪伴

    以无陪无卿。——《诗·大雅·荡》。传:“无陪贰也。”

    自称曰陪臣某。——《礼记·曲礼》。注:“重也。”

    陪臣敢辞。——《左传·僖公十二年》。注:“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

    士有陪乘。——《国语·鲁语》。注:“犹重也。”

    行则陪乘。——《周礼·齐右》

    (2) 又如:奉陪(敬辞,陪伴);陪位(在席位上奉陪);陪京(陪侍京都,陪都);陪乘(伴随主车的车子);陪床的(陪房,随嫁仆婢);陪花(陪酒女郎);陪奉(陪同侍奉)

    (3) 增加

    飱有陪鼎。——《左传·昭公五年》。注:“陪,加也。”

    (4) 又如:陪敦(增厚);陪鼎(增加的食鼎。鼎,古代用来盛食物的器具)

    (5) 辅佐;帮助

    秉德以陪朕。——《汉书·文帝纪》

    (6) 又如:陪堂(帮闲,帮人做事的食客)

    (7) 同“赔”。赔偿,偿还

    在放牧处相觝,请陪半价。——唐· 白居易《判题》

    (8) 又如:陪告(赔话,解释说明)

    (9) 通“倍”。违背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侧。——《韩诗外传》

    英文翻译

    accompany, be with, keep 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pu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i2 poi2 [陆丰腔] pui5 [海陆丰腔] poi2 boi2 [梅县腔] pi2 pu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poi2 boi2 [宝安腔] pui2 [客英字典] pui2 [东莞腔] p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回平聲合口一等buai/buoibʰuɒi
    xià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HK
    四角: 88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liǎn [lian]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WGI
    五行:
    仓颉: B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英文翻译

    face; cheek; repu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m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