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胥

xūn xū [ xun xu]

词语释义

谓因牵连而受刑。

词语解释

  1. 谓因牵连而受刑。

    《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薰,帅也,从人得罪相坐之刑也。’ 晋 説近是矣。此敍言 史迁 因坐 李陵 ,横得罪也。” 王念孙 曰:“薰胥以刑,谓相率而入於刑也。”见《读书杂志·汉书十五》。一说指服腐刑。 王先谦 补注:“官本引 萧该 《音义》曰:‘ 韦昭 曰:腐刑必薰之,餘残曰胥。’”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復惧以薰胥之燄,累及朋儔。”

引证解释

谓因牵连而受刑。

《汉书·叙传下》:“乌呼史迁 ,薰胥以刑。” 颜师古注:“ 晋灼曰:‘薰,帅也,从人得罪相坐之刑也。’ 晋説近是矣。此敍言史迁因坐李陵 ,横得罪也。” 王念孙曰:“薰胥以刑,谓相率而入於刑也。”见《读书杂志·汉书十五》。一说指服腐刑。 王先谦补注:“官本引萧该《音义》曰:‘ 韦昭曰:腐刑必薰之,餘残曰胥。’” 清周亮工《寿青溪三老序》:“復惧以薰胥之燄,累及朋儔。”

薰胥的网络释义

薰胥

  • 薰胥的释义为谓因牵连而受刑。
  • 汉字详情

    xūn [xun]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TG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HGF
    四角: 44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熏声。本义:蕙草)

    (2) 香草名。即“蕙草”,又名“零陵香”

    薰,香草也。——《说文》

    薰草,蕙草也。——《广雅》。按,即今零陵香。

    叶曰薰,根曰薰是也。——《离骚》王逸注

    一薰一蕕。——《左传·僖公四年》

    浮山有草焉,名曰薰。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山海经·西山经》

    腐鼠在坛,烧薰于宫。——《淮南子·说林》

    (3) 又如:薰莸(薰和莸。一种香草和一种臭草;比喻美丑、善恶或君子、小人等);薰燧(焚烧香草以取香);薰草(即蕙草。俗名佩兰)

    (4) 香气、香味

    陌上草薰——江淹《别赋》。注:“香气也。”

    (5) 又如:薰薰(酒器弥漫的样子)

    动词

    (1) 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通“熏”

    薰以香,自烧,此用其根也。——《汉书·龚胜传》

    (2) 又如:薰鱼;薰鸡;薰服(香熏的衣服。指妓女或妓乐。古代妓女用香薰其服,故名);薰沐(薰香和沐浴。表示虔敬)

    (3) 感化。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如:薰染(感化,薰陶习染);薰修(佛家语。指修行。因用得修身,好比用香薰衣服,故名)

    (4) 烧灼,熏炙

    燎薰炉兮炳明烛。——谢惠连《雪赋》。注:“火烟上出也。”

    薰胥以刑。——《汉书·叙传》。注:“谓相薰蒸。”

    (5) 又如:薰戒(焚香斋戒);薰灼(用烟、火熏烤);薰心(心受熏灼。常形容愁苦)

    (6) 用香物涂身 。如:薰沐(以香料涂身而沐浴。表示恭敬洁净)

    形容词

    (1) 和暖,温和

    蕙风如薰。——左思《魏都赋》。注:“风至之貌也。”

    (2) 又如:薰风(柔和的风。指夏季的南风);薰薰(和煦的样子)

    (3) 温和的样子

    薰然慈仁。——《庄子·天下》。释义:“温和貌。”

    (4) 又如:薰然(温和的样子;和顺的样子)

    英文翻译

    a medicinal herb; to cauter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1 [东莞腔] hun1 [海陆丰腔] hiun1 [客英字典] hiun1 [宝安腔] hiun1 [梅县腔] hiun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1
    ◎ 潮州话:heng1(hurng) [揭阳]hêng1(heng) [潮阳]hing1(h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云平聲合口三等hyon/xiunxĭuən
    [x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NH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OB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疋( shū)声。本义:蟹酱)

    (2) 同本义

    胥,蟹醢也。——《说文》

    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共祭祀之好胥。——《周礼》

    (3) 片刻,一会儿

    胡蝶胥也。——《列子·天瑞》

    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庄子》

    名词

    (1)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

    里胥猾黠。——《聊斋志异·促织》

    就老胥而问。——清· 方苞《狱中杂记》

    部中老胥。

    胥某谓曰。

    胥某笑曰。

    (2) 又如:胥里(乡里小吏);胥役(胥吏与差役);胥靡(刑徒);胥祝(司祭的小吏);胥耆(老吏);胥师(管市场的小吏)

    (3) 有才智的人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礼》

    (4) 古代乐官

    小胥大胥。——《礼记·王制》。注:“皆乐官属也。”

    大胥是敛,众胥佐之。——《礼记》

    (5) 又如:胥人(古代乐官)

    (6) 姓

    副词

    (1) 相互

    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

    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

    (2) 又如:胥命(诸侯相见,约言不誓);胥溺(相继沉没);胥译(互译,翻译);胥怨(互怨)

    (3) 都;皆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小雅·角弓》

    动词

    (1) 通“须”。等待

    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

    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

    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记·赵世家》

    (2) 看,观察

    胥后令。——《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将胥有所定也。——《管子·大匡》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mutu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宝安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陆丰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居平聲開口三等sĭosio/s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