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 形容隆起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mi3 [客英字典]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梅县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眉 | 武悲 | 明 | 脂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mi | mii/my |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坚。从糸( ),细丝。本义:缠丝急)(2) 同本义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动词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副词
很;甚 。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名词
(1) 中医学脉象名 。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动词
(1) 加锁,用锁锁住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