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变大头照

wǔ mèi niáng biàn dà tóu zhào [wu mei niang bian da tou zhao]

词语释义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被叫停4天后,于2015年1月1日起恢复播出。不过,复播后的《武媚娘》却变了风格,剧中一众美女胸部镜头全部被剪,画面仅呈现远景和肩膀以上的近景。

词语解释

复播风波又起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被叫停4天后,于2015年1月1日起恢复播出。不过,复播后的《武媚娘》却变了风格,从“满屏尽是白花花”变成“满屏都是大头照”。剧中一众美女胸部镜头全部被剪,画面仅呈现远景和肩膀以上的近景。

删减引发全民热议

  武媚娘传奇》由湖南卫视首轮播出,播出后不但收视率居高不下,剧中人物较为暴露的着装也引起热议。2014年12月27日晚,《武媚娘传奇》突然遭遇停播,在停播期间,片方重新剪裁原有画面,避免胸部镜头的出现。视频网站对2014年已播的17集《武媚娘传奇》也做了处理,女演员的镜头都卡在脖子处。该剧于2015年1月1日起恢复播出,收视率依然位居全国榜首。

  1月1日,著名编剧李亚玲就此事做出评论:“《武媚娘传奇》中的胸确实剪掉了!真没想到21世纪的人会这么保守,甚至不如千年前的唐人开放。刚刚播放20集,媚娘抱住李世民的头这场戏特别明显。为了不露胸器居然把李世民的头都剪掉了,严重影响画面构图和剧情。幸亏可以看脸…抹掉女人的胸就等于把男人阉割了,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阉割文化?

  《武媚娘传奇》主演兼出品方之一的范冰冰,也在该剧被叫停的第二天,在微博发声:“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疑似回应停播事件。今日,范冰冰再次发微博写道: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坏人会笑!并附上了一张武媚娘的霸气剧照。

引发网友恶搞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
mèi [mei]
部首: 323
笔画: 12
五笔: VN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AHU
四角: 4746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2) 同本义

媚,说也。——《说文》

思媚周姜。——《诗·大雅·思齐》。传:“爱也。”

媚兹一人。——《诗·大雅·下武》

(3) 又如:媚子(所爱之人;爱子);媚好(爱悦);媚靥(女子两颊讨人喜欢的酒窝)

(4) 逢迎取悦

人服媚之如是。——《左传·宣公三年》

若是乃能媚于神。——《国语·周语》

吴音相媚好。—— 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自媚于众。——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甘言媚词。——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媚上(取悦主上);媚色(取悦于人的神态);媚世(讨好世俗的人);媚抚(抚爱;取悦);媚术(逢迎谄媚的伎俩);媚爱(取悦;取宠);媚灶(比喻阿附权贵)

形容词

(1) 姿态可爱,侧重于婀娜多姿,逗人爱

媚,美也。——《尔雅》

媚,好也。——《广雅》

烟视媚行。——《吕氏春秋·不屈》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文赋》

绿筱(竹)媚清涟。——谢灵运《过始宁墅》

(2) 又如: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媚好(美好;娇美);媚秀(娇美秀丽);媚曼(娇美);媚景(谓春景;美好的景物);媚娇(容貌声音妩媚动人);媚趣(优美动人的意趣)

(3) 假借为“魅”。具有魅力,具有诱惑力或吸引力的

鬼媚不能欺。——《列子·方命》

(4) 又如:媚人的景色

英文翻译

charming, attractive; fl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海陆丰腔] mi6 [客英字典] mi5 [东莞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明祕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miih/myhmi
niáng [niang]
部首: 323
笔画: 10
五笔: VYV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VIAV
四角: 434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良声。本义:对妇女的泛称,多指少女)

(2) 同本义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古乐府《子夜歌》

(3) 又如:渔娘;厨娘;婆娘;老板娘;娘行(女性通称);娘们(女人);娘娘庙(俗谓送子女神之庙);娘子关(一称苇泽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河北省井陉县西。相传唐平阳公主率军驻此);新娘;姑娘

(4) ∶母亲

旦辞爷娘去。——《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

爷娘唤女。

(6) 又

爷娘闻女来。

耶娘妻子走相送。——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我出生时我娘死了;爹娘;娘母(母亲);娘母子(母亲)

(8) 奴婢对女主人也称娘

那秋菊拾着鞋儿道:“娘这个鞋,只好盛我一个脚指头儿罢。”——《金瓶梅词话》

(9) 称人之妻 。如:娘们(指妻子)

(10) 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

娘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又如:娘妗(舅母);大娘;婶娘;姨娘

英文翻译

mother; young girl; woman; wife

方言集汇

◎ 粤语:n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ong2 [东莞腔] ng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2 [陆丰腔] gniong3 [客英字典] ngiong2 [海陆丰腔] ngiong2 [沙头角腔] niong2 [台湾四县腔] ngiong2 [宝安腔] ngi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nriang/niangɳĭaŋ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zhào [zhao]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V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显示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shine, illumine,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少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h/tj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