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

hū hū [ hu hu]
注音 ㄏㄨ ㄏㄨ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忽忽 hūhū

(1) 失意貌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frustratedly;absent-minded

(2) 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

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time,pass in a flash

词语解释

  1. 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宋 王安石 《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 胡国梁 《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2. 迷糊,恍忽。

    《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 注:“忽忽,迷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 何景明 《还至别业》诗之一:“寧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3. 失意貌。

    《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晚年忽忽不得志。”《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尧咨 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4. 模糊不清。

    《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5. 不经意,轻率。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6. 象声词。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引证解释

⒈ 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宋王安石《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清戴名世《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
胡国梁《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⒉ 迷糊,恍忽。

《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注:“忽忽,迷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何景明《还至别业》诗之一:“寧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⒊ 失意貌。

《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晚年忽忽不得志。”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尧咨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⒋ 模糊不清。

《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王粲《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⒌ 不经意,轻率。

汉刘向《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⒍ 象声词。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忽忽的国语词典

匆匆。

忽忽的网络释义

忽忽

  • 忽忽,指倏忽,急速;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语出《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 忽忽的翻译

    英语: fleeting (of quick passage time)​, in a flash, distracted manner, vacantly, frustratedly
    德语: schnell, rasch, rasend, plötzlich, wie im Flug (Adj)​

    忽忽造句

    忽悠,秋千飘飘忽忽,悠得我头疼。
    她就是这样,整天悠悠忽忽,把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他厌倦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渴望过一种眇眇忽忽的隐居生活。
    眼看着蝎子王就要冲到我身边了,我自己却还在晕晕忽忽的,想爬快却快不了,这个感觉真是要命!背后风声大做,蝎子王竖起他巨大的钳子猛的砸了下来。
    林枫选定了一处黑忽忽的林子,迈开大步裸奔而去。
    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致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省,以为自今日起,当崭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那只破船就过来了,黑忽忽的一片,一直向下游漂荡。
    忽忽悠悠,这一年又过去了三分之二。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煤气包充满气体后,就像个面包,驮在汽车顶子上,忽忽悠悠的。
    恍恍忽忽间,我觉得有人在我的身体里注射着什么东西。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大云小云二女离去,春红直接进了林嘉宝房间,他随后跟了进去,春红关上了门一时间屋里黑忽忽的,隐约只能看到人影。
    韩生方忽忽如有所失,一如断弦丧偶之情。
    这时若有旁观者,也只能看见一团黑忽忽的影子一闪而过。
    不一会,呼扇呼扇的降落了一个四根翅膀的堕天使,几根羽毛悠悠忽忽的飘落。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
    传言他曾经疯过一阵子,时疯时癫忽忽如狂,满天下去找一个名为小竹的女子,可是所有人都以为那只是他做的一个梦,因为没人知道他口中的小竹是谁。

    汉字详情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