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源

shēng yuán [ sheng yuan]
繁体 聲源
注音 ㄕㄥ ㄩㄢˊ

词语释义

声源 shēngyuán

(1) 正在发声的物体

sound source

词语解释

  1.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引证解释

⒈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声源的网络释义

声源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正在振动的声带、正在振动的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但是声源是不能脱离其周围的弹性介质的,空间中同样的物体,同样的振动状态,如果脱离了弹性介质,那么就不能产生声波了,这时的振动着的物体不是声源。
  • 声源造句

    最后指出了未来机器人听觉定位跟踪声源的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蠕滑以抑制作为噪声源的波浪磨耗的形成,最有效的办法是改善轮轨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和激励条件下,圆弧阵具有声波测井的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声源的辐射特征。
    它能让你在录音,播放,通过您的音效卡,麦克风,线,和任何其他声源。
    为了定位设备噪声源,用声强测量方法测量了汽轮鼓风机和射流抽汽器的声强。
    它能让你记录声音,起到回你的音效卡,麦克风,线路及任何其他声源。
    本文仿真了单脉冲雷达跟踪噪声源,最后得出了影响跟踪误差的一些因素。
    混响室是声学专业的实验室用房,它在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和测量噪声源的声功率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风冷式热泵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为城市中带普遍性的固定噪声源。
    传统的声源定位方法主要有可控波束形成技术;高分辨率谱估计的定向技术;时延估计技术等。
    地狱号这时正以极速航行,它大轴产生的震动、车叶发出的噪音,是鱼雷最佳的声源。
    研究干扰测试系统的噪声源,分析噪声主要的传播途径和性质。
    采用声强测量法对整车进行了噪声源识别,确定该车发动机舱泄漏的噪声及排气噪声是车外噪声的主要来源。
    针对空间声源目标定位的精确问题,提出了利用机器人听觉定位系统进行快速的声源水平方位粗定位。
    然而此时却忽然响起一连串铃铛声,这种铃声,是老式自行车上那种铃铛的响声,叮铃叮铃叮铃的,这让不少人都往声源传来的方向看去。
    操舵系统中,比例阀前的液压冲击是重要噪声源。
    基于简正波声场理论,导出了声源和接收器运动情况下窄带脉冲声传播的表式。
    在中矢面上,人的耳廓、头和躯干对来自不同高度角的声音产生了不同的滤波作用,使进入人耳的声波产生了依存声源高度角的谱特征。
    应从广义上界定噪声源厂界并分清各排污单位的噪声污染责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超标排污费收费标准计征。
    秦勋双手紧抱着周静,目光瞥向声源处,只见近十个男生围了上来,而那说话的男生更是双眼放出寒光直射着他,一副嗔目切齿的样子。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329
    笔画: 7
    五笔: F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AH
    四角: 4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宋本广韵

    yuán [yu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DR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HF
    四角: 311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英文翻译

    spring; source, head;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梅县腔] ngi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陆丰腔] gnian3 [东莞腔] ngen2 [客英字典] ngien2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ngyan/ngvanŋĭw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