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鞄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5
统一码
9784
仓颉
TJPRU
郑码
EERY
四角号码
47512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AFQN
注音
ㄆㄠ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鞄
páo
古指制皮革的工人。
古同“匏”,八音之一。
古同“枹”,鼓槌。
姓。
笔画数:14;
部首:革;
笔顺编号:12212511235515
páo
古指制皮革的工人。
古同“匏”,八音之一。
古同“枹”,鼓槌。
姓。
笔画数:14;
部首:革;
笔顺编号:12212511235515
英语翻译
to work hides; leather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4 paau4 p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7 pau2 [梅县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宝安腔] bau1 pau2 [台湾四县腔] pok7 pau2 [客英字典] pau2
◎ 潮州话:pa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7 pau2 [梅县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宝安腔] bau1 pau2 [台湾四县腔] pok7 pau2 [客英字典] pau2
◎ 潮州话:pau5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庖 | 薄交 | 並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brau/beau | bʰau |
百度释义
-
1.古指制皮革的工人。
2.古同“匏”,八音之一。
3.古同“枹”,鼓槌。
4.姓。
康熙字典
鞄【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說文》柔革工也。讀若朴。《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註》鮑,或爲鞄。倉頡篇有鞄
。《釋文》鞄,匹學切。劉音僕。
又《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
又匹沃切,砲入聲。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
又《廣韻》蒲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鮑。
又《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韻會》《正韻》步敎切,音鉋。義
同。
字原作北下宛。鞄
或鞄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鞄【卷三】【革部】
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卽鮑也。蒲角切
说文解字注
(鞄)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朴。朴在三部。合音㝡近。劉昌宗音僕。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譌。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䩵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爲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後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部云。易曰突如其來如。不孝子突出。不容於内也。?卽易突字也。謂?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