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ǐng,dìng [ting,ding]
部首 --
笔画 1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92CC
仓颉 CNKG
郑码 PMBY
四角号码 82141
电码 6910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QTFP
注音 ㄊㄧㄥˇ,ㄉㄧㄥ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tǐng ]

疾走貌。

[ dìng ]

1。未經加工成器的銅、鐵。

2。熔鑄成條塊等固定形狀的金屬。

3。量詞。常用以計塊狀物。

4。錠子。紡紗機上用來把纖維捻成紗並把紗繞在筒管上成一定形狀的部件。

5。通“莖”。箭頭後部插入箭杆的部分。也指劍身後部連接劍柄的部分。

英语翻译

ingots, bars of metal; hu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in3 [宝安腔] tin3 [梅县腔] tin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鼎青開上聲開口四等dengx/denkdʰieŋ

百度释义

[ tǐng ]

疾走貌。

[ dìng ]

1.未經加工成器的銅、鐵。

2.熔鑄成條塊等固定形狀的金屬。

3.量詞。常用以計塊狀物。

4.錠子。紡紗機上用來把纖維捻成紗並把紗繞在筒管上成一定形狀的部件。

5.通“莖”。箭頭後部插入箭杆的部分。也指劍身後部連接劍柄的部分。

康熙字典

鋌【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𠀤音挺。《說文》銅鐵樸也。从金廷聲。《廣韻》金鋌也。《南史·梁廬陵王傳》嗣子應不慧,見內庫金鋌,問左右,此可食否。

箭鋌。《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註》箭足入稾中者也。《釋文》鋌,徒頂反。

《博雅》盡也。《音釋》鋌,逵鼎反。《揚子·方言》物空盡者曰鋌。鋌,賜也。《又》鋌空也。語之轉也。

《張協·七命》耶谿之鋌,赤山之精。《註》鋌,銅鐵也。

《集韻》他頂切,音脡。《廣雅》鑖䥡,鋌也。

《左傳·文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註》鋌,疾走貌。《釋文》鋌,他頂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鋌【卷十四】【金部】

𨮯樸也。从金廷聲。徒鼎切

说文解字注

(鋌)銅鐵樸也。樸、木素也。因以爲凡素之偁。小徐作朴。非也。石部曰。磺、銅鐵樸。鋌與磺義同音别。亦謂之鋇。淮南書曰。苗山之鋌。从金。廷聲。徒鼎切。十一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