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蛮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9
统一码
883B
仓颉
VFLMI
郑码
ZSI
四角号码
22136
电码
5875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XYXJ
注音
ㄇㄢ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蠻
mán
见“蛮”。
笔画数:25;
部首:虫;
笔顺编号:4111251554444554444251214
mán
见“蛮”。
笔画数:25;
部首:虫;
笔顺编号:4111251554444554444251214
英语翻译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2 [陆丰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2 [宝安腔] man2 [客英字典] man2 [东莞腔] man2 [梅县腔] ma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2 [陆丰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2 [宝安腔] man2 [客英字典] man2 [东莞腔] man2 [梅县腔] ma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2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蠻 | 莫還 | 明 | 刪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man | mran/mean |
百度释义
-
见“蛮”。
康熙字典
蠻【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玉篇》南夷名。《書·禹貢》三百里蠻。《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叶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蠻【卷十三】【虫部】
南蠻,蛇穜。从虫䜌聲。莫還切
说文解字注
(蠻)南蠻。職方氏。八蠻。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王制云。南方曰蠻。詩角弓。如蠻如髦。傳曰。蠻、南蠻也。采。蠢爾荊蠻。傳曰。荊蠻、荊州之蠻也。它穜。从虫。說从虫之所由。以其蛇種也。蛇者、虫也。蠻與閩皆人也。而字从虫。故居部末。如貉之居豸末、狄之居犬末、羌之居羊末焉。䜌聲。莫還切。十四部。詩傳曰。緜蠻、小鳥皃。韓詩曰。文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