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蠵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8
统一码
8835
仓颉
LIUOB
郑码
ILNL
四角号码
52127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JMWK
注音
ㄒㄧ,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蠵龟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蠵龟。一种大海龟,长约一米,嘴钩状,四肢呈鳍足状,背面褐色,腹面淡黄。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海以及自巴西至科德角的大西洋温水域
详细解释
名词
蠵龟 。一种大海龟,长约一米,嘴钩状,四肢呈鳍足状,背面褐色,腹面淡黄。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海以及自巴西至科德角的大西洋温水域
英语翻译
large turtles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海陆丰腔]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何衣5 ,hi5(hî)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海陆丰腔]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何衣5 ,hi5(hî)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䔺 | 悅吹 | 以 | 支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jĭwe | jye/jve |
百度释义
-
〔蠵龟〕爬行动物。龟的一种。体大,长约1米,背面褐色,腹面淡黄,头部有对称的鳞片,四肢呈桨状,尾短。生活在海中。
康熙字典
蠵【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音攜。《說文》大龜也。以胃鳴。《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前漢·禮樂志》馮蠵切和疏寫平。《揚雄傳》抾靈蠵。互詳蟕字註。
又《博雅》地膽,靑蠵也。
又《韻會》宿名。
又勻規切。義同。《集韻》亦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蠵【卷十三】【虫部】
大龜也。以胃鳴者。从虫巂聲。,司馬相如說:蠵从夐。戶圭切
说文解字注
(蠵)觜蠵。二字各本無。今補。此以曡韵爲名。角部觜下曰。一曰觜蠵也。未言何物。此蒙其文釋之曰大龜。大龜也。龜之冣大者。爾雅十龜。二曰靈龜。注曰。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叉。似瑇瑁。俗爲靈叉。今大觜觿龜也。一名靈蠵。能鳴。吴都賦曰。摸瑇瑁。捫觜蠵。按觜蠵與瑇瑁二物也。㠯胃鳴者。攷工記梓人文。鄭本作
鳴。云榮原屬。賈、馬作胃。賈云。靈蠵也。按許得古學於賈侍中。故亦作胃。用賈說矣。从虫。巂聲。户圭切。十六部。觜卽移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