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蕝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855D
仓颉
TVFU
郑码
EZRY
四角号码
44917
电码
5611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AXQC
注音
ㄐㄩㄝ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蕝
jué
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蕝,设望表。”
标志。
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
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帆边渔蕝浪,木末酒旗风。”
笔画数:15;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54444355215
jué
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蕝,设望表。”
标志。
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
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帆边渔蕝浪,木末酒旗风。”
笔画数:15;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54444355215
英语翻译
handfu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t8 [客英字典] ciet8 cot7 [海陆丰腔] ziet8 [梅县腔] ciet8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t8 [客英字典] ciet8 cot7 [海陆丰腔] ziet8 [梅县腔] ciet8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蕝 | 子芮 | 精 | 祭A合 | 去聲 | 霽 | 合口三等 | 蟹 | 祭A | tsĭwɛi | cyed/zvey |
百度释义
-
1.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设望表。”
2.标志。
3.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
4.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5.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帆边渔~浪,木末酒旗风。”
康熙字典
蕝【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子悅切《集韻》租悅切,音撮。《晉語》楚爲荆蠻置茅蕝。《註》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
酒。
又通蕞。《前漢·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師古註》蕞同蕝。
又《纂文》蕝,今纂字。
又祖芮切,音橇。《唐韻古音》引《史記·夏本紀》泥行乗。註:徐廣曰:他書或作蕝。索隱曰:蕝音子芮反。
又《六書正譌》小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蕝【卷一】【艸部】
朝會束茅表位曰蕝。从艸絕聲。《春秋國語》曰:“致茅蕝,表坐。”子說切
说文解字注
(蕝)朝㑹束茅表位曰蕝。晉語。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司馬貞引賈逵云。束茅以表位爲蕝。許用賈侍中說也。史記、漢書叔孫通傳字作蕞。如淳曰。蕞謂以茅翦樹地。爲纂位尊卑之次也。从艸。絕聲。子悅切。又茲㑹切。又音纂。此十四部十五部合音。何氏纂文云。蕝今之纂字。是也。鄭注樂記作鄼。作管切。今人編纂之語本此。春秋國語曰。致茅蕝表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