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菵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8
统一码
83F5
仓颉
TBTV
郑码
ELD
四角号码
44227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AMUN
注音
ㄨㄤ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菵草”(wǎngcǎo):别称菵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花,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全草和果实可作饲料
三衣濡菵露,一菵飞烟空。——刘禹钖《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详细解释
“菵草”(
):别称菵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花,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全草和果实可作饲料三衣濡菵露,一菵飞烟空。——刘禹钖《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网 | 文兩 | 明 | 陽合 | 上聲 | 養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mĭwaŋ | myangx/mvank |
百度释义
-
〔~草〕一种生在田里的草,可作饲料。亦称“水稗子”。
康熙字典
菵【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文兩切,音网。菵草。《本草註》似燕麥。《爾雅翼》菵米,可以爲飯,生水田中,《爾雅》所謂皇守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