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胫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7
统一码
811B
仓颉
BMVM
郑码
QHBI
四角号码
71212
电码
5185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EGVA
注音
ㄐㄧㄥ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脛
jìng
见“胫”。
笔画数:11;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1555121
jìng
见“胫”。
笔画数:11;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1555121
英语翻译
shinbone; calf of leg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hi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n1 gin5 kwang3 [客语拼音字汇] gang3 gin1 guang3 [海陆丰腔] gin1 gin6 kwang3 [宝安腔] gin5 gin1 gang3 [梅县腔] gin1 kin1 [客英字典] gin5 gin1 kwa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n1 gin5 kwang3 [客语拼音字汇] gang3 gin1 guang3 [海陆丰腔] gin1 gin6 kwang3 [宝安腔] gin5 gin1 gang3 [梅县腔] gin1 kin1 [客英字典] gin5 gin1 kwang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婞 | 胡頂 | 匣 | 青開 | 上聲 | 迥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ɣieŋ | ghengx/henk |
百度释义
-
见“胫”。
康熙字典
脛【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胡定切《集韻》《韻會》《正韻》形定切,音鋞。《說文》胻也。《廣韻》腳脛。《釋名》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也。《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脛大於股,不折必披。《前漢·趙充國傳》聞苦腳脛寒泄。《註》脛,膝以下骨也。
又脛脛,直貌。《前漢·楊惲傳》脛脛者,未必全也。《註》脛脛,直貌。
又《正字通》鳥獸膝骨亦曰脛。《莊子·駢母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儀禮·鄕飮酒禮·賔俎脊脅肩肺註》凡牲前脛骨三,肩臂臑也。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
又《集韻》戸孟切,橫去聲。義同。《集韻》或作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脛【卷四】【肉部】
胻也。从肉巠聲。胡定切
说文解字注
(脛)胻也。厀下踝上曰脛。脛之言莖也。如莖之載物。从肉。巠聲。胡定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