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
部首 竹部(竹部)
笔画 16画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为竹部(竹部),总笔画16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0
统一码 7BF3
仓颉 HWTJ
郑码 MKEB
四角号码 88504
电码 4656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JAF
注音 ㄅㄧ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见“筚”。

笔画数:16;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2511122112

英语翻译

wicker,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台湾四县腔] bit7 [客英字典] bit7 [梅县腔] bit7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pĭĕtpjit/pit

百度释义

见“筚”。

康熙字典

篳【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𠀤音畢。《說文》籓落也。《禮·儒行》篳門圭窬。《註》篳門,荆竹織門也。

柴車。《左傳·宣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註》篳路,柴車。

《集韻》必至切,音畀。義同。《集韻》通作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篳【卷五】【竹部】

藩落也。从竹畢聲。《春秋傳》曰:“篳門圭窬。”卑吉切

说文解字注

(篳)藩落也。藩落猶俗云籬落也。篳之言蔽也。从竹。畢聲。卑吉切。十二部。春秋傳曰。篳門圭窬。見襄十年左傳。杜曰。篳門、柴門。廣韵曰。織荆門也。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