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g [ying]
部首 疒部(疒部)
笔画 22画
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部首为疒部(疒部),总笔画22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7
统一码 766D
仓颉 KBCV
郑码 TLLZ
四角号码 00144
电码 4086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UMMV
注音 ㄧㄥ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yǐng
见“瘿”。

笔画数:22;
部首:疒;
笔顺编号:4134125111342511134531

英语翻译

swelling, goi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n3 [客英字典] jin1 [海陆丰腔] rin3 [梅县腔]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郢清開上聲開口三等ʔĭɛŋqjengx/ienk

百度释义

见“瘿”。

康熙字典

癭【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集韻》於郢切《𥪾㑹》幺郢切,𠀤音癭。《說文》頸瘤也。《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爲肉癭,筋脈現露爲筋癭,筋脈交絡爲血癭,憂惱消長爲氣癭,堅硬不移爲石癭。

地名。《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註》癭陶縣屬鉅鹿郡。

《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集韻》或作𦡺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癭【卷七】【疒部】

頸癅也。从疒嬰聲。於郢切

说文解字注

(癭)頸癅也。下文云。癅、腫也。此以頸癅與頸腫別言者、頸癅則如囊者也。頸腫則謂暫時腫脹之疾。故異其辭。釋名曰。癭、嬰也。嬰在頣纓理之中也。靑徐謂之脰。博物志曰。山居多癭。飮水之不流者也。凡楠樹樹根贅肬甚大。析之。中有山川花木之文。可爲器械。吳都賦所謂楠癅之木。三國張昭作楠癅枕賦。今人謂之癭木是也。癭木俗作影木。楠癅俗本作楠橊。皆誤字耳。从𤕫。嬰聲。於郢切。十一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